味之素中佛网
教相判释
1970-01-01丨 来源:
即判别解释佛陀一生所说教法之相状差别。略作教相、判教、教判、教摄。即依教说之形式、方法、顺序、内容、意义等,而分类教说之体系,以明佛陀之真意。盖佛教经典为释尊一代所说之教,为数甚多,且说教出现时地与因缘各异,因应对象根机义理亦互有出入,欲知其意旨、因缘、次第,非赖整理诸经典及判定其价值,无法明了佛陀之真实意旨,于是产生教相判释。

 就经典自身而言,例如法华经等,系示以大乘、小乘之别;楞伽经示以顿、渐之别;华严经说三照;涅槃经说五味;解深密经说三时之别。凡此皆是开教相判释之端绪。论书方面,大智度论举出三藏与摩诃衍、显露与秘密之说;十住毗婆沙论有难行道与易行道之说;戒贤、智光则有‘三时教’之说。以上分类,大抵以教说内容之深浅为主,而非依据说法之形式而判别。

 在我国所翻译诸经论,非依其成立次第传译,而系于同时传译不同时代,甚或教理内容相互矛盾之经典,以致初学者不容易理解其中奥义,而无法入门。又诸具有创见之大德,为明示其所信奉教义之立场,以及指导初学者,故常将此诸经论之繁杂教说,加以组织体系化,并判定其价值与解释其教相。此乃我国佛教在教相判释方面特别兴盛之因。

 判教特盛行于南北朝时代,故后世有‘南三北七,义成百家’之评,此后至隋、唐,亦陆续出现新教判。给予我国教相判释以最大启发者,乃是昙无谶所译之大般涅槃经,其卷十四以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比喻从佛出生十二部经而出修多罗,又据以出方等经、般若波罗蜜、大涅槃等,一方面表示整个佛教教义有其体系,一方面亦显示教义有高下深浅,树立教相判释之典型。竺道生就如来之说法立善净、方便、真实、无余四法轮之四种区别,唱导顿悟成佛。刘宋之慧观将此顿渐思想引入教判,把佛陀一代之教法大别为顿、渐二教,以华严经为顿教,于渐教中作五时次第之分别。法云依法华经立牛车、羊车、鹿车、大白牛车之四乘教。而于北地,北凉昙无谶立半、满二教之教判;北魏菩提流支于一音教外,别有顿、渐二教之说;地论宗南道派之慧光又立顿、渐、圆三教,更就其宗旨而分因缘宗、假名宗、诳相宗、常宗之四宗判。

 又依智顗于法华玄义卷十上举南三北七之教判,据此,江南依佛说法之形式,立顿、渐、不定等三教,其中,渐教方面有:(一)虎丘山岌师所举之有相教、无相教、常住教等三时教。(二)宗爱、僧旻于无相教之后再举同归教,合为四时教。(三)定林寺僧柔、慧次、慧观于同归教之前再举褒贬抑扬教,共立五时教。至于北方七师之教判,则为:(一)武都山刘虬判立人天教、有相教、无相教、同归教、常住教等五时教。(二)菩提流支判立半字教与满字教等二教。(三)光统判立因缘宗、假名宗、诳相宗、常宗等四宗。 (四)护身寺自轨于四宗外另加法界宗,称为五宗教。(五)耆阇寺安廪判立因缘宗、假名宗、诳相宗、真宗、常宗、圆宗等六宗。(六)北地某禅师立有相大乘、无相大乘二种大乘。(七)菩提流支(或谓鸠摩罗什)判立一音教,即指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智顗于法华玄义中纵横难破‘南三北七’十家,而自立三种教相、五时八教之教判,其所依者为法华经,故就三种教相根性之融不融、化导之始终不始终、师弟之远近不远近三种相,以示法华经优于他经;所谓五时,即佛成道后对种种根机,应机所说之法门,以时间分类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又将佛陀教导之形式方法分为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化法四教(藏、通、别、圆)。然化仪四教实渊源于南北诸师之说,化法四教亦基于北地诸师之说而成,故其教判可说集南三北七之大成。

 此外三论宗之吉藏立声闻、菩萨二藏,于菩萨藏中又别开根本、枝末、摄末归本三法轮,此为二藏三转法轮判。唐法相宗之玄奘依解深密经、金光明经等,立转法轮、照法轮、持法转三法轮之判。其弟子窥基立三教八宗之判,三教中以诸阿含等之小乘义为有教,三论、般若等为空教,华严、深密、法华等为中道教;八宗者则以犊子部等为我法俱有宗、萨婆多部等为有法无我宗、大众部等为法无去来宗、说假部经部等及成实论为现通假实宗、说出世部等为俗妄真实宗、一说部等为诸法但名宗、般若诸经及中百论等为胜义皆空宗、法华等经及无著等所说之中道教为应理圆实宗。华严宗之法藏于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中,举从来十家之判而予以批判,别立五教十宗之判,五教指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十宗者,乃就窥基八宗之前六宗,加上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其他尚有宗密之五教说、延寿之三宗说、明代智旭之禅教律三学一源论等各种教判之说,其中以智顗之五时八教、窥基之三教八宗、法藏之五教十宗最为著名。

 日本方面,则有:真言宗空海大师立显教、密教二教判及十住心之教判,台密安然说五时五教,亲鸾说二双四重,日莲立五纲之说等。[大乘义章卷一、大乘玄论卷五、解深密经疏卷一、华严经疏钞玄谈卷四]
上一篇: 教体 下一篇:教亨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