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写经
1970-01-01丨 来源:
书写佛典之谓。约起于西元前一、二世纪,即印度初期佛教之时代。盖小乘诸部传承佛法皆依口诵,大乘教徒则侧重劝说书写;其中,印度是以梵语书写,西域地方则梵语、胡语并用,锡兰等专以巴利语书写经典。大乘经典中,即常有赞颂写经功德之文字,如法华文句卷八,谓‘书写法师’乃五种法师中功德最殊胜者。要之,印刷术尚未发达时,写经实具有弘传流通之意义与功德。

 写经之材料,初期使用贝多罗叶,后渐有素帛、金鍱、槐皮、桦皮、竹帛、纸等。于写经遗品中,有中亚于阗出土之经偈断片,系以墨书写于桦皮上者。此外,亦有书写于金、铜薄片之刺痕。于古写本中,最常见者为贝叶,如现存之梵语原典即多以贝叶书写;较晚则以纸、墨书写。此外,书写之用具,则有笔墨、棘刺等。

 在中国,自东汉开始翻译佛经之同时,即有笔写之经典,如译成之经文大多由笔受者等直接书写下来,其后复因请经或为流布之故,更将译文辗转书写,由是,写经之风,大为盛行。至隋唐之世,此风更为普遍。然至唐末宋初之后,因印刷术之勃兴促成藏经开版之流行,写经之风气始告衰颓。而于此之前,王室、公卿或民间皆常竞相书写单部之经(如法华经、金光明经、般若经等),或书写整部之大藏经;考之史籍,即常有历代帝王敕令书写大藏经之记载。现存之写经遗品极多,其中最古者为敦煌出土之譬喻经一卷(日本东京中村不折藏),系于曹魏甘露元年(265)书写者。此外如日本大谷探险队自中国携回之诸佛要集经卷下之残片,其书写年代,被推定为西晋元康六年(296),亦为中国著名之写经遗品。



 中国写经之样式为卷轴,即所谓卷子本,其格式,为一行十五字乃至二十二字,上下及行间均以淡墨之丝栏区划之。其书体,于六朝时代系以一种所谓之六朝体(如隶书、八分书等)书之;至隋代,略以楷书统一之,并规定其界线及字数,后世所用十七字,即以此为准则。

 至于日本,则大致模仿中国方式,于奈良时代,除官设写经所外,尚有寺院、贵族之写经所。天平时代为日本写经之最盛时期,镰仓以后则逐渐衰微。现存最古之遗品,为天武十四年(686)之金刚场陀罗尼经。[佛般泥洹经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持心梵天所问经卷四、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三、释氏稽古略卷二、梁书列传卷四十五、法苑珠林卷十八、三国佛法传通缘起卷三、日本书纪卷三十、日本逸史卷十六]
上一篇: 下一篇:宽容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