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毗尼后集问辩
2024-02-28丨 来源:

毗尼后集问辩

明菩萨戒弟子藕益智旭述

  问。梵网云。于未受戒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若谓但遮诵时。不遮讲时者。诵时仅宣文句。讲时备解义理。重筌轻鱼。有何意旨。

  答。比丘戒法。关系僧轮。为防贼住。故一切俱遮。菩萨戒法。普收五道。解义发心。事非所禁。但诵戒时。恐有发露忏悔之事。不合令未受者知。故云不得说也。

  问。菩萨戒本。止列四重。梵网广明十重。详略不同。又梵网犯十重者。必见好相。方许更受。戒本但云失菩萨戒。应当更受。宽严有异。此二经典。一是本师和尚宣扬。一是授戒阇梨亲述。不应互相违反。毕竟如何会通。

  答。戒本出于地持。地持合杀盗淫妄。共名出家八重。善生问经。列杀盗淫妄酤酒说过。名优婆塞六重。梵网备二经之义。总为十重。璎珞亦同。良繇所被之机不等。故详略之致有殊。今戒本止列四重。复有三义。一者在家欲受此戒。必已先受五戒。出家欲受此戒。必已先受十戒具戒。杀盗淫妄。既是根本性重。不须更列。故惟列此增上戒法也。二者菩萨戒法。逆顺无方。为众生故。容可少分现行性罪。此之四戒。理无开许。故独列之。三者根本四罪。一犯永堕。受五戒十戒具戒时。已明斯义。大乘教门。虽通忏悔。必以见相为期。此之四法。犯虽失戒。犹堪更受。恐滥前四。故独列之。若梵网谓犯重必须见好相者。正繇释迦是大戒和尚。一往立法。不得不严。而弥勒既作授戒阇梨。轻重开遮。理须详悉。今应准诸经论。参合发明。当知杀盗等四。随犯一种。诸戒并失。得见好相。大可重受。而比丘法中。仍无僧用。酤酒等六。随犯一种。失菩萨戒。具戒以下。不名为失。故殷勤悔过。许其重受。此二经所以互相影略。非相违也。

  问。比丘法中。遮罪难缘乃开。今大士律仪。为利他故。性罪有开。遮罪无文。此义云何。又逆顺二行。若阶圣位。则自他能益。倘凡夫初学。身心力弱。自尚有亏。安能利人。或驾言菩萨。借口悲心。顺情所作。为有罪否。

  答。遮罪为护众生。大士皆应同学。惟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者。不共学之。若难缘所开。既已同声闻学。何须更开。惟此性罪。一向但遮。故须开也。就开听中。不拣凡圣。但令果出悲心。愿代他苦。深生惭愧。不以为功。则戒身无恙。倘驾言借口。率意任情。止成自欺。必亏戒体。莫贪大士之虚名。而招长夜之苦报也。

  问。受戒羯磨文中。若无授者。听佛像前自受。梵网自誓受戒。必须要见好相。不得好相。不名得戒。复云何通。

  答。受戒一事。须论因缘。因是内心殷重。缘是授受分明。约修证则贵因深。约教道则藉缘具。是以比丘律藏。严住持僧宝之体。专重众缘。璎珞地持。开趋向菩提之路。但观因地。梵网最初结戒。理须二法并扶。故虽许自受。必以见相为期也。又复应知。如起信所明。或有众生以大悲故。能自发心。或因正法欲灭。以护法因缘故。能自发心。复有见佛色相而发其心。今梵网制令求见好相。所以使其发趋菩提。地持许其像前得受。则但指彼已发心者。是则梵网严于立法。地持严于择人。亦互为表里也。复次璎珞经云。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名上品戒。法师相授。名中品戒。千里无师。像前自受。名下品戒。亦无求见好相之言。然犹一往约外缘分别耳。复有论云。发增上心。得增上戒。又云。心无尽故。戒亦无尽。是则亦可约内因分上中下也。今人求戒。大须自审。果能念念与悲智相应。上荷正法。下悯含生。便可直遵璎珞地持。设不遇师。亦得自受。如或虽希佛道悲智未深。则须秉持梵网法门千里无师。必求好相。更或现有明师。心存憍慢。不从求受。别向像求。斯则两经咸所不听。五悔终不成功。既欲远趋极果。岂容因地不真。豪杰之士。断不宜自欺自诳矣。

  问。大乘重在内因。今时律师。与人受菩萨戒。可知其内因真否。如或不真。名得戒否。如不得戒。则设犯十重。还以十重定其罪否。

  答。菩萨戒羯磨文中。具有观察当机之法。若不能知其内因而妄相传授。不免无解作师之过。彼受戒者。不善无记心中。虽不发戒。然既滥膺菩萨之名。自当依法判罪。非若比丘戒中。竟以贼住论也。

  问。忏罪羯磨中。许向小乘悔过。梵网经中。不得向未受菩萨戒者前说此千佛大戒。尚不应向说。况可向悔过耶。又云何通。

  答。小乘虽未受菩萨戒。而是住持僧宝。堪受忏悔。又声闻人虽未识长者是父。实是长者真子。非余一切未受戒者可比也。至于半月说戒。遣之令出。则是布萨常规。亦是弹斥微旨。不可执此而难彼矣。

  问。梵网初轻戒中。见上座和尚阿阇梨等。应如法供养。四十一戒中。教诫师应教请二师。又五逆加弑二师成七。今授菩萨戒。云何止有一师。既得戒己。称谁为和尚耶。

  答。若准经文。似须二师。然璎珞地持。并止一师。又梵网受法。传自什师。载于义疏。亦止一师。所云请二师者。恐即是请佛菩萨耳。所云应如法供养二师。及弑二师成逆。则徧指比丘戒等二师亦可。

  问。重定受戒法中。初时问答。既已发菩提愿。云何悔罪之后。复令发于四弘。岂不招重繁之过。

  答。菩提心者。非止一发。惟应数发。令菩提心相续不断。况前是审因。今是秉法。前是发心向道。今是誓铠庄严。岂云重复。且如先已请师。像前复请。又如授比丘戒。屏问遮难。僧中复问。亦可云重繁耶。

  问。既谓机感有殊。授法不一。则若简若繁。俱无乖舛。既谓增设科条。义因文隐。则直宗一辙。更为痛快。何必会三家成一式。方为契理契机。

  答。理无多致。机贵随宜。直宗一辙。其说甚当。但根器不同。习性各别。始予独遵慈氏羯磨。往往有嫌其太略者。既法可融通。何妨参酌。乃敢折衷。会三为一。但用经论成言。更不别加文饰。三典现并流通。想是机宜有在。聊顺一时之机。匪敢执今非古。可用与否。一任后贤。

毗尼后集问辩

湘乡龚定瀛施钱四千二百文敬刻此卷连圈计字二千一百七十五个

同治十三年夏六月金陵刻经处识

佛藏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佛藏佛学推荐

藏外佛学推荐

下部赞    □思那里思咄乌嚧诜伊乌嚧诜□□□布思那里思咄丽伊所纥耶喃布□□□伊呜嚧诜于呬所倒奴噜阿勿倒奴噜□门啒利呼唵吽谋苏吽噎而坭缓奴嚧呼诎郁□涅萨底拂罗辞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於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

五家正宗赞 宋 绍昙记  四卷  希叟和尚正宗赞目录  卷第一  菩提达磨大师  六祖大鉴禅师  江西马祖禅师  南岳石头禅师  南泉愿禅师  百丈大智禅师

联系我们

邮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