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
味之素素食网站
APP下载
搜索
X
素食
首页
佛经
佛咒
佛号
字典
切换导航
素食
佛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咒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佛号
祈祷
圣号
其他
佛教字典
中国百科全书
阿含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阅藏知津
历代名僧辞典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五灯会元
佛学次第统编
翻译名义集
法相辞典
俗语佛源
法门名义集
法界次第初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三藏法数
丁保福佛学大字典
佛学大字典
Home
»
佛经
»
佛说善生经
»
善生经浅说(广参法师)
2021-06-30丨
来源:
一、前言
佛说善生经,是以倡导人生正行为宗旨的,尤其重视改善一切众生的关糸。本经在五乘佛法中,是属于人乘法,也是根本佛法,因为人为苦本,升沉由人,欲灭苦本,首要发扬人生正行,从净化自己的身心中,消极一般苦厄的来因,培养一切幸福的乐果。
善生经,是佛陀为一个在家青年男子,名叫善生,所说的法。善生虽是这位居士的名字,同时也是指本经所说的內容均是善生的法义,开示人生正行,消灭恶法,使善法生长,用以美化人生,所以善生不仅是居士的名字,同时也是摄持经中一切善法的总称。
如果人们能依本经如实去修持,当可消除现生的苦厄,增长人生的福乐,建立幸福美满的人生。人生正行的圆满,即是生天的善因,此生寿终,即能得生天上,所以本经不仅是人生的人乘法,同时也兼有生天的天乘法。
本经是在东晋时,从罽宾国来华的一位僧伽提婆法师翻译成中文的,佛典中的六十卷之中阿含经与五十一卷之增一阿含经,即为其所译,本经即是出自于中阿含经大品中。本经译者华言众天,生来抱负不凡,所译经典计有百万言之多,对中国佛教贡献甚大。
二、说法因缘
善生的父亲,生平有宗教信仰,一向都以礼拜祷告六方众生,作消灾祈福的行持,所以在他临终的时候,也希望他的儿子成为善良的人,所以遗命善生,希望善生在他死后,也能向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此六方众生作恭敬礼拜。善生毫无犹豫地接受了他父亲的遗命。
善生是个尊重孝道的青年,在他父亲逝世后,就遵照父亲的遗命,在早晨起床后,沐浴更衣,穿上新的蔴制的衣服,手上拿着新生的拘舍叶,到虾蟆林的水边,极其恭敬地向六方礼拜。
这时世尊正住在王舍城外的竹园精舍,清晨拿着衣钵,也准备到王舍城行乞,正当世尊在走向王舍城的时候,看到善生正在那里礼拜六方。
世尊就问善生,是信仰什么宗教,受谁的教化而礼拜六方。善生回答说是受父亲的遗命,并不知礼事六方的来历与功用何用。
善生的礼拜六方,只是一种孝行的表现,并不知这样的礼拜,会有什么效果,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佛陀深深地感到善生的纯朴与天真,立即为他开示善生法门,只要能分辨六方,谁是该礼敬,谁是不该礼敬的,把礼敬的对象,分別地弄明白之后,才有意义,否则只是盲礼瞎敬而已。
本经就是在这种因缘之下,佛陀为善生居士,开示了善生的法门。
三、泛说善不善法
佛陀向善生开示,要礼拜六方,不但要能善知分別六方,而且要能于一切地方,离去身心的恶行,不作不善业垢,才会有功德,如此在现世就会受到世人的敬仰与尊重,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临命终时,可以生到天上,享受天福的美果。
佛陀立即为善生开示,什么是四种恶业?什么是不善业垢?如何才能离去?这也是善生居士想知道的。
1.说四业秽:
从世间一般众生来观察,存在于世间众生,有四种造作的业,是不善的恶业。第一种就是杀生,杀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上天有好生之德,众生有爱生恶死之情,人类为了利己损人,而杀生害命,破坏众生生存的秩序,形成怨气,危害人间和平安宁,所以罪恶甚大。
第二种业是业秽是不与取。不与取,就是不与而取,是偷盗的意思。将别人的财物,用劫夺、侵占、偷盗的方法,强占为己有,这是极不人道的行为,虽然不是直接杀害众生,但已经间接危害到众生生存的权利,所以是恶业。
第三种业秽是邪淫。邪淫,是指非夫妇,超人伦男女之间苟且的行为。世间众生有非礼越法的邪淫行为,不仅破坏伦常,造成家庭纠纷,亦且形成人类社会的纷争,危害到人类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宁。
第四种业秽是妄言。妄言,是指不诚实的话,包括了哄、骗、吓、诈、花言巧语,挑拨离间,两舌恶口等皆是。由于妄言,能使众生邪正难分,黑白颠倒,能使众生离心失和,危害众生身心生命,导致人类社会秩序的混乱,所以是恶业。
这四种业秽,是众生中常见的事实,这四种恶业,能使众生受苦,是有智慧的人,应该抛弃的。
2.说四罪福:
上面所说的四种业秽,是众生表现在外在的身体与语言的行为,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四种烦恼心情,所以才有杀盗淫妄的业行,佛陀为了让善生,更一步的了解身心与罪福的形成,所以又开示了四罪四福的业行。
第一行欲:
行欲,就是贪欲的活动,这是最重要的造罪心理,行欲便成多罪,可导致杀盗等恶行。贪欲的活动,范围极广,内而身心,外而世界,都可成为爱著的对象。
第二行恚:
恚,即是瞋恚,伴随着欲望,守卫着贪欲,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瞋恚,不但能破坏他人的一切作为,而且能毁坏自家身命。
第三行怖:
怖即恐怖,在欲望无法达成的时候,做出令人恐怖的行为,来达成目的,以各种恐怖手段,使众生苦恼不堪。
第四行痴:
对于一切事理认识不清,就是愚痴。这是最根本的造罪心理。人类的一切恶行,都由痴心的活动而造成的。如无痴心,众生间的欲、恚、怖心之表现,皆在理智控制下,受到约束,不致偏激地造成一切罪恶。
以上四种內在的心行,是众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如果能够把这四种心行去除,那就成为人间的善人,可以得到多福。不行欲,则少欲知足,身心泰然,消除人我之争,增进社会和谐安宁。不行恚,则可长养人类的善法功德。不行怖,则身心安宁,和乐安祥。不行痴,则智慧增长,对事理能明白认知。人类能造福,也是由这四种心理因素所造成的。
3.说六非道:
以上佛陀开示了人类道德生活的根本善行,接着为善生提出了,建立人生经济生活的正行,俾与根本道德生活相辅而行,人类如果不把经济生活处理得很好,道德的善行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①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以种种遊戏的方法,如赌博、竞赛、猜迷、抽奖等方式,作求财物的方法,这是不正当的方法。如果以这种方式去求财,会得到很多灾害与患难。像这种喜好戏博的人,赌输了,心生烦恼,会怨恨他人,有时心有不甘,有耻辱的感觉,造成心情烦燥不宁,睡眠都得不到安宁。像这样输去财物时,怨家会幸灾乐祸,而亲眷则耽忧不安,对众人失去信用,造成內心的痛苦。
②非时行求财物者为非道
作息没有规律,或者颠倒昼夜,非时行的求财,也不是正道。非时行求财,会有六种灾患。因作息没有规律,生活秩序乱了,有伤身心。非时出入,耗费增多,不能保有财物。非时之行,妻子多嫌恶,影响家庭之和乐。早出晚归,令人怀疑有不轨之图。而且非时之行,能遭遇意外,破财损身,疲劳致病。非时之行,常被人视为不务正业。
③饮酒放逸求财物者为非道
以请人饮酒作乐,从中图利,这不是正当的求财之道,所以会有六种灾患。不论是自饮,请人饮,陪人饮,都要耗费现有的财物。酒含毒性,会伤身体。酒能乱性,容易起纷争。酒后失言,容易洩漏机密。饮酒放逸,人不称誉,也不爱护。酒令人昏,灭慧生痴。
④亲近恶知识求财物者为非道
为了财物,而去结交坏朋友,这不是正道,所以会有六种灾患。亲近没有正知正行的人,等于亲近贼一样,是会受害的,是要被欺骗愚弄的。恶知识的言行,就是像醉汉一样,是放荡,为所欲为,不受礼法的控制。与恶知识在一起,学会嬉戏,摆脱不开,永远受其害。
⑤常喜妓乐求财物者为非道
常常喜爱娼妓歌舞,以之作为求财之道,所以会带来六种灾患。喜欢到歌厅听歌,耗时耗财。喜欢跳舞,不务正业。喜好音乐弄铃,喜拍两手,喜大聚会,会损财损志。
⑥懒惰求财物者为非道
懒惰不耐劳苦的作为,去求财物,如何能如愿以偿呢?所以会有六种灾患。懒惰的人,早晨贪睡,晚上早睡觉,早晚不工作,天气太冷太热不工作,肚子太饱、太饿都不工作,像这样不耐辛勤,以这种方式去求财,当然不是正道。
佛陀为净化世间,改善人生,广说非求财之道,以正常的经济生活,巩固人生道德的基础。
4.说四非亲:
佛陀为使善生知道师友在生活与行为中,有其密切的关糸,所以详述世间师友的善恶,以作亲近时选择之依凭。
①知事非亲似如亲
知事,即是善知人事,深知世故,以之谋取利益,使人不觉而受损害。以小惠施人,博取信任,而从中夺取大利,就是以少取多。或者伪装诚惶诚恐,与人相亲,使人误为可信可敬畏,而从中取利。或者习人所习,顺人所好,于同好中,讨人便宜。
②面前爱言非亲似如亲
在人的面前说些人们爱听的话,像温存、体贴、爱护、慰问、赞美等话语。在人之面前说好话,在背后又说人之坏话。世间这类人,比比皆是。
③言语非亲似如亲
有些人爱说言不由衷的话,口是心非,言语不真诚,如见人过,不肯直说,见人善行,反作讥譭。
④恶趣伴非亲似如亲
恶知识与人为伴,专教人学习戏博,放逸玩乐,教人饮酒作乐,教人遊荡,不分昼夜。与恶知识为友,自然会同流合污,造作恶业。
以上这四种人,都是不可亲近的。
5.说四善亲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可以亲近的呢?
要能与人同甘共苦,能为人捨身,能仗义疏财,解人危急,不作损人利己的行为,且为救人,妻儿亦能捨之。能有宽容的雅量,能互相谅解错失,能接纳忠言,像这样的人,是善人,是可亲近的人。
第二种人,是有同情心,见有危急,能仗义相助,能引导人做善事,能制止作恶的行为,能表扬别人的善行,能代人消除仇恨。这样的人是好人,是可亲近的人。
第三种人,处处求有益于他人,见他人得利,心生欢喜,自己不贪利,所以无利可得,亦不忧恼。这也是善亲之人。
第四种人,常以善法益人,凡人求助,无不尽力以赴。时时存心利益他人,关心他人生活之安危,财物之有无,友人财物用尽,即以财物济助。见到友人放逸不务正事,就忠直劝谏,使其改邪归正。像这样的人,是善人,是好人,是可亲近之人。
明白了善亲与非善亲的分別,就知道如何去亲近良师益友了。
四、正明六方四摄
善生居士的礼敬六方,只是秉承父教,并不了解礼敬之意义,所以佛陀特别为其广说六方善法。
佛陀说东方喻如父母,礼敬东方时,要观照子女奉敬供养父母之道。子女受恩于父母者最多,长大后,当为父母增益财物,负起家庭的责任,为父母分劳,分担工作。父母所需的资身之物,如衣食住行,要尽力供奉。而且要服从父母的意志,如有私人财物,亦应奉给父母。
为人父母者,时时爱护子女,子女之所需供给不缺,为子女办妥嫁娶,这些都是父母的辛劳。为人子女若能慈孝父母,当可增益幸福。
南方喻如师长。人生在世,不但有赖父母的生养,也需师长的教导,弟子对待师长,要恭敬顺从,师长有命,弟子当义不容辞地承受办理。无论在任何地方,见到师长,要速起相迎,弟子的所作所为,应遵从师长的教导,师长有困难,应赠送财物相助。
弟子亲近师长,是为学习技能,用作立身处世,所以教授弟子应把握时间,从速教导,而且尽其所知所能地传授弟子,而且要教导做人处世、交友之道。
西方喻如妻子。丈夫应时时怜念妻子的辛勤,礼待妻子,相敬如宾,信任妻子处理家务,这样必能增进夫妻恩爱之情。
妻子要爱敬丈夫,为丈夫治理衣食,时时体念丈夫的辛劳,细心管理家务,对丈夫的内亲外戚,都应礼敬不慢,诚实对待。而且应供养沙门梵志,为家庭纳福。
北方喻主仆。主人对待仆人,要让他做能力范围以内的事,要让他吃得饱、穿得暖,给予适当的休息机会。
仆人做事要按时,专心工作,忠于主人,主人有急难,不可远离不相顾。
下方喻亲友。亲友间的交往,应当爱敬,不轻慢,诚实无伪,有危难时,应该互相照顾。
上方喻施主与沙门梵志。施主应知在沙门行乞时,门前不设禁制,见到沙门,应欢迎赞美,恭敬招待沙门,布施的饮食,要净美丰饶,护持如法修持的沙门。
沙门受到施主的礼敬,当为施主说法,教导禁戒,教其博闻,增长慧解,要教人布施修福,开示教义,令施主修学智慧,建立人生之正行。
人生在世,不管是谁,都要与六方人事,发生直接关糸,所以是人人所当学的人生正行,能依此六方礼敬法,如实观照,则可成就人生的善德,增长人生之福乐。
除了六方礼敬法外,广大的人群,亦应有和谐的关糸。所以佛陀又为善生开示四摄善法。就是要常行惠施,以财物、善法、无畏,惠施人群。要说温柔关心的话语,以增进人群的和乐。不要专为自己打算,不作损人利己的事。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尊重他人的利益,才能消除人我之争。
五、结语
太虚大师说:「学佛需从做人做起」,本经所谈的法义,完全是做人的道理,举凡待人处世,与人交往,拜师择友,与人共事的方法,皆有相当明晰的说明,所以本经可当作吾人立身行世的指针。
如果人人都能按照本经所揭示的要点,确实去做去行,那么一定可以改善人群的关糸,建设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样的社会,也一定是个和谐安乐的社会。
打赏
上一篇:
《佛说善生经》讲录
下一篇:
佛陀认为丈夫对妻子应做到这几点
佛经相关阅读
僧伽吒经 卷一
佛说善生经
观无量寿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僧伽吒经 卷一
佛说善生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观无量寿经
佛经最新文章
佛说善生经
|
佛陀认为丈夫对妻子应做到这几点
佛说善生经
|
善生经浅说(广参法师)
佛说善生经
|
《佛说善生经》讲录
圣号
|
阿弥陀佛圣号
圣号
|
观世音菩萨圣号
圣号
|
地藏王菩萨圣号
TOP10 热门佛经佛学推荐
热门佛经佛学排行榜
僧伽吒经 卷一
报像功德经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王经
菩萨五智
《普贤行愿品》殊胜的功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功德利益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的功德利益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的功德利益
僧伽吒经的功德利益
雨宝陀罗尼经的功德利益
佛说善生经佛学推荐
佛说善生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 时罗阅祇城内有长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东西南北,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善生经浅说(广参法师)
佛说善生经,是以倡导人生正行为宗旨的,尤其重视改善一切众生的关糸。本经在五乘佛法中,是属于人乘法,也是根本佛法,因为人为苦本,升沉由人,欲灭苦本,首要发扬人生正行,从净化自己的身心中,消极一般苦厄的来因,培养一切幸福的乐果。
《佛说善生经》讲录
先于题前悬论大义,如天台之有五重玄义,贤首之有十门悬谈,现在亦分四段来说。 一、就经题以略解名义 此经题可分为五:一善,二生,三经,四善生,五善生经。
佛陀认为丈夫对妻子应做到这几点
善生经浅说(广参法师)
《佛说善生经》讲录
佛说善生经
佛学APP下载
联系我们
邮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
佛经
佛咒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6489号-2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佛学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佛学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