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小乘二十部
1970-01-01丨 来源:
指小乘教之二十部派。有关小乘诸部分裂之年代、部数,及分派之原因等,历来异说甚多,迄今未有定论。据异部宗轮论之记载,佛陀入灭后百余年,阿育王君临摩竭陀国,其时有龙象等四众议论大天五事,因所议不合,遂分成上座、大众二部。后大众部又分成九部,上座部分成十一部,合其本末,总共二十部。又除去根本之上座、大众二部外,末派十八部,称为十八异部,其论主称为十八部主。

 大众九部即:(一)大众部(梵Maha^sam!ghika^h! ),音译为摩诃僧祇部,又称莫诃僧祇尼迦耶(梵Maha^sam!ghika -nika^ya ),乃大众根本部,以大天为开祖。以缘起观立论,主张‘现在有体,过、未无体’,其特点为对佛陀观念之理想化,与对现实生活之人间化。(二)一说部(梵Ekavya^vaha^rikah! ),文殊问经中称之为‘执一语言部’,主张‘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名’,近似大乘般若之‘无相皆空’论。(三)说出世部(梵Lokottarava^dinah! ),又称出世间说部、出世间言语部,主张世间法从颠倒而生烦恼,烦恼生业,业生果报,果报是苦。出世间法是由道而生,修道所生之道果,即为涅槃。(四)鸡胤部(梵Kaukkut!ika^h! ),又称灰山住部、窟居部、高拘梨诃部,主张‘随宜覆生,随宜饮食,随宜住处’,但求速断烦恼,即是佛意。(五)多闻部(梵Bahus/ruti^ya^h ),部执异论称之为‘得多闻部’,此部思想掺有奥义书之哲学形态。(六)说假部(梵Prajn~apti^va^dina^h! ),又称施设论部、分别说部、分别部,此部对于‘现在’之‘法’,以为现实世界一面为假,一面为真,而演成大乘起信论真妄两面之大乘世界观。(七)制多山部(梵Caityas/aila^h! )。(八)西山住部(梵Aparas/aila^h! )。(九)北山住部(梵Uttaras/aila^h! )。(七)(八)(九)三部以重论大天五事而分裂为赞成、反对二派,大众部中居于制多山者即制多山部,迁于山之西者,即西山住部,居于山之北者,即北山住部。

 上座十一部,即:(一)雪山部(梵Haimavata^h! ),又称本上座部、先上座部、上座弟子部,主张无‘中有’。(二)说一切有部(梵Sarva^stiva^da^h! ),以‘无常无我’为基础而立论,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其特征为佛陀观念之人间化,现实生活之学究化。(三)犊子部(梵Va^tsi^putri^ya^h! ),又称可住弟子部、皤雌子部,以本体论为核心,亦即以‘非即非离蕴我’之不可说藏,破斥凡夫之‘即蕴我’及外道之‘离蕴我’。(四)法上部(梵Dharmottari^ya^h! ),又称达摩郁多梨部、法胜部。(五)贤胄部(梵Bhadraya^ni^ya^h! ),又称贤乘部、贤部、跋多罗耶尼部。(六)正量部(梵Sam!miti^ya^h! ),又称一切所贵部、三弥底部、正量弟子部,主张‘有我论’,为一现实之实证论或经验论。(七)密林山部(梵S/an!n!a^garika^h! ),又称艿山部、六城部、密林住部。(四)(五)(六)(七)四部,据异部宗轮论载,系因对‘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一偈之说法不同而自犊子部分出,惟此偈不见于其他记载。(八)化地部(梵Mahi^s/a^saka^h! ),又称大不可弃部、弥沙部、正地部、教地,其本体论立九无为说,主张‘佛与二乘,皆同一道,同一解脱’,揭示真智本体实无差别,富于‘吾人即是佛’之大乘先驱思想。(九)法藏部(梵Dharmagupta^h! ),又称法护部、昙无德部,有经、律、对法(阿毗达磨)、明咒、菩萨本行事等五藏说,特重明咒藏及菩萨藏,开后来大乘密教之端绪。又汉译之四分律即出于此部。 (十)饮光部(梵Ka^s/yapi^ya^h! ),又称迦叶比部、优梨沙部、善岁部、饮光弟子部、迦叶惟、迦叶遗部,此部所传之经典,其或融入吠陀而尊为佛说,或仰推目连之神通以证实明咒之可信,或以破外及对内之论争而别为撰集。(十一)经量部(梵Sautra^ntika ),又称说度部、经部、说经部、僧迦兰多、修多罗论、师长部,此部鸠摩罗多论师之思想为大乘唯识‘道理三世’之先声;又此部之‘细意识’,亦即根本识第八阿赖耶识之先驱思想。

 此外,有关各部派间分裂之情形、派别名称等,于舍利弗问经、文殊师利问经、南方所传之大史(巴Maha^vam!sa )、岛史(巴Di^pavam!sa )、西藏所传清辨(梵Bhavya )之教团分裂详说(藏Sde-pa tha-dad-par-byed-pa dan% rnam-par-bs/ad-pa )、多罗那他之印度佛教史、今人印顺之印度之佛教、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师与论书之研究等,均有所记载,然各说互有出入,兹列表于下:









[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二、摩诃僧祇律卷四十、大智度论卷六十三、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九、部执异论、十八部论、大乘玄论卷五、四分律开宗记卷一、法华经玄赞要集卷五、出三藏记集卷三、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S.Dutt: Early Buddhist monaticism; W.W. Rockhill: Life ofthe Buddha](参阅‘小乘’925、‘部派佛教’4814)
上一篇: 小乘三藏 下一篇:小乘九部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