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白马寺
1970-01-01丨 来源:
(一)位于河南洛阳县东(故洛阳城西)。东汉明帝时兴建,或谓建于明帝永平十八年(75)。相传为我国最古之僧寺。由于天竺之摄摩腾、竺法兰二僧以白马自西域驮经来我国,或谓于永平十年(67)至我国。明帝遂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西阳门)外为之建造精舍,称之为白马寺。



 洛阳伽蓝记卷四(大五一·一○一四中):‘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大(疑作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明帝崩,起祇洹於陵上;自此以后,百姓冢上或作浮图焉。寺上经函,至今犹存,常烧香供养之。经函时放光明,耀于堂宇,是以道俗礼敬之,如仰真容。’

 据梁高僧传卷一载,相传天竺国有伽蓝,名招提。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后因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王遂停毁,并改招提寺为白马寺,后诸寺立,多取此名。故谓东汉明帝于洛阳城西始建佛寺时,系因依准此一典故而称白马寺。相传寺式系模仿印度祇园精舍,寺中有塔,殿内有壁画,摄摩腾与竺法兰曾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汉译佛典中最早译出之经。寺门两旁有摄摩腾、竺法兰二僧之墓。另于本寺之东南,有一寺塔,称为东白马寺,一称齐云寺(或谓斋云寺),乃后唐庄宗(923~925在位)所建,其塔式为木造之九层塔,后于宋代靖康之难毁于兵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僧彦公再建,清代嘉庆三年(1798)僧圆朗又重修之,现存者为十三层之砖塔。

 本寺以年代久远,且屡毁于兵灾,

故于唐代垂拱、宋代淳化、元代至顺、明代洪武年间迭经兴复。唐末五代时,禅宗僧弘化于此。金末时,则为华严诸师弘教之所,讲席甚盛,历代法缘皆不衰。曹魏时之康僧铠、昙谛、白延,西晋之竺法护、北魏之昙摩流支、佛陀扇多,唐代之佛陀多罗等高僧,皆曾于此译经。宋真宗亦尝临幸本寺,礼拜摄摩腾之故迹。可谓自北魏以降,本寺乃北朝佛教之中心。 民国十七年(1928),寺为军阀冯玉祥所毁。二十年,由护法戴季陶及上海闻人杜月笙等人加以重建。[佛祖统纪卷五十三、弘明集卷一、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洛阳县)大明一统志卷二十九、大清一统志卷一六三]

 (二)位于陕西西安。系西晋愍帝(313~316 在位)所营建。世世皆为讲学之道场,至隋代而废绝。[历代三宝纪卷四]

 (三)位于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创建。南朝刘宋之法平、僧饶、昙凭及梁代僧旻等,皆曾于此弘法。陈代警韶、智严、智聪等亦曾驻锡于此。

 (四)位于河南安阳。为后赵时佛图澄所建,初为木塔。北齐武平(570~575 )末年,敕命重修时,相传曾于地下得舍利三颗。

 (五)位于湖北江陵。据传,晋初安世高因度化■亭之庙神,而获得财物,遂于荆城东南隅建造本寺。未久,道安由襄阳至本寺,谓寺过于狭隘,故又另创檀溪寺。据传唐代沙门玄奘亦曾住此。[荆州记(廋仲雍)]
上一篇: 白马法身 下一篇:白马入芦花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