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石佛
1970-01-01丨 来源:
(一)指石雕之佛像。又作石佛像、石像。我国、印度、西域等地之各石窟中、摩崖上均可见规模钜大之石佛,有高达十七公尺余,亦有小至二公分者。至于日本、朝鲜则囿于地理环境,缺乏石材,故其遗品甚少,雕琢技巧亦不如中、印之精湛。又用以造立佛像之石材亦因各地出产质料之不同而有别,如北印度犍驮罗地方,多以青色绿泥片岩,中印度则多以白色砂岩为材料;锡兰、缅甸则用大理石,我国六朝所传之白石佛像即属此类。石佛可分为圆雕、浮雕、线雕三种。北魏时,凿造石佛之风盛行,北齐、北周继之,其雕刻特色雄壮粗犷,而唐代之刻像,素以丰腴圆满著称。

 于印度,石佛之遗品现存不少。其中,以联合州秣菟罗(梵Mathura^ )之博物馆所藏释迦佛坐像、菩萨立像与同州鹿野苑(梵Mr!gada^va )之博物馆所藏菩萨立像(台座周围有迦腻色迦大王三年造立之铭文)为最古,据



考证为西元前二世纪初期之石佛。锡兰古来亦盛行石佛之造立,婆罗那鲁鞑驮罗瓦(Polonnaruwa) 存有高约六公尺之阿难陀立像,奥克那(Awkana)存有高约十五公尺之释迦佛立像。又爪哇(Java )之婆罗浮屠(Bara-budur)刻有五○四尊石佛。



 我国最早之石佛像,据梁高僧传卷十三、法苑珠林卷十二等载,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有维卫佛、迦叶佛二石像,浮现于吴郡淞江沪渎口,由朱膺、帛尼等数十人迎之安置于通玄寺,像高七尺。又北凉沮渠蒙逊开凿沙洲三危山作佛像,乃著名之事实。北魏文成帝之时,昙曜于山西大同云冈之石崖开窟龛五所,称为灵岩寺,于各窟造佛像一尊,是为云冈最初之石龛。云冈最大之石佛像,以第五窟大佛洞之正面中央凿刻有本尊释迦坐像,高约十七公尺,端严雄伟。盖云冈之岩层为砂岩之水平层,适合大龛大佛之造设,加上北魏拓跋帝室之雄伟志向,其石窟规模之壮大,实为世界之冠。其他如河南龙门石窟、山东玉函山、山西天龙山、河北南响堂山等亦有石佛像之造立。

 上述石佛像之造立均位于我国北方;反之,南方较少,恐系南方之岩崖少,不适合造巨大之石佛。然据佛祖统纪卷四十载,唐开元十八年(730)沙门海通于嘉州大江之滨凿石,造立弥勒像,以九层之阁覆之,此即凌云寺。其像现存于四川乐山,位于长江之支流岷江,高七十一公尺,乃凿一

大绝壁造刻而成,今树木苔藓茂生,宛然如山丘屹立,为世界最大之石像。[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大唐西域记卷一梵衍那国条、续高僧传卷一、卷二十五、广弘明集卷二、卷十五、魏书卷一一四、V. Smith: A History of Fine Art in India andCeylon; N.J. Krom: Barabudur](参阅‘石窟’2118)

 (二)指峰名。位于浙江乐清县雁荡山。又称老僧岩、接客僧。山峰下有石佛寺。
上一篇: 石成金 下一篇:石地藏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