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安居
1970-01-01丨 来源:
梵语va^rs!ika 或 vars!a,巴利语vassa。意译为雨期。为修行制度之一。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坐腊、一夏九旬、九旬禁足、结制安居、结制。印度夏季之雨期达三月之久。此三个月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称为安居。此系唯恐雨季期间外出,踩杀地面之虫类及草树之新芽,招引世讥,故聚集修行,避免外出。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四,解释安居之字义,即形心摄静为安,要期在住为居。

 安居之制始行于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后为佛教所采用。于长阿含卷二游行经、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九等中,记载释尊与弟子安居修行之事迹。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下等,则列举出释尊于四十五年间坐夏之地名。关于释尊在成道后与弟子第一次举行安居之地点,诸经典所说不一,然一般多以鹿野苑为第一次安居之所在。又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三载,阿育王之子摩哂陀与诸比丘在锡兰(今斯里兰卡)支帝耶山(巴Cetiyagiri )之迦那迦室(巴Kan!t!aka )坐夏三个月。至今锡兰等南方佛教诸国仍依照律之规定而行安居之制。

 据十诵律卷二十四所举,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等出家五众应行安居,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则可不行安居。又出家五众中,比丘与沙弥一起安居修行,比丘尼与沙弥尼、式叉摩尼一起安居修行。于巴利律藏大品入雨安居犍度(Vassupana^yika-kkhandhaka)等中,规定比丘等若不行安居,则堕恶作(巴dukkat!a ,突吉罗)之罪。

 关于安居之场所,四分律卷三十七安居犍度举出树下、小屋、山窟、树空、船上、聚落等处,或依牧牛者、压油人、斫材人等安居。五分律卷十九安居法则禁止于无救护处、冢间、空树、皮覆屋、露地处安居。又于安居前,须先修治房舍,并将房舍、资具等物公平分配予大众。至于分配日期,据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床褥法条所举,若安居之处所较近时,可于四月十五日分配;若安居之处所较远,或安居之人数过多,而须移至别处安居时,则可提早于四月十三日分配。又入安居时,须对所依之人(有德之比丘)表白结制安居之旨意,方可入安居,称为对首安居;若无所依之人时,则于心中自表结制安居之旨意,以入安居,称为心念安居。

 于安居期间禁止外出游行,违反此规定者得恶作之罪。然据四分律卷三十七所举,若能即日归回者,可准许外出;或有特殊事宜,获得僧伽之认可,以七日、十五日等为期限者,亦可准许外出,此种方法称为七日法、受日法。此外,若有违规外出者,即得恶作之罪,称为破安居、破夏,将失去接受安居施物分配之资格。然若因避离猛兽、毒蛇、火难、水难、王难、贼难、食料难、女人、亲族等障难,或为调解破僧等事而离开安居之场所,则不获罪。

 安居之时期,一般多以一夏九旬(即三个月)为期。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四,以四月十六日为安居之始日,七月十五日为终日,翌日为自恣日;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则以七月十五日为自恣日;大唐西域记卷二、卷八所举之安居期为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关于安居之种类有二说:一说为前安居、后安居二种,前安居始于五月十六日,后安居始于六月十六日。一说为前安居、中安居、后安居三种,前安居始于四月十六日,中安居始于四月十七日至五月十五日,后安居始于五月十六日。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本引用涅槃经之说,将结制中之一日分为五分,依次叙述佛陀早起着衣、外出乞食行化,乃至为比丘众、诸天善神说法等一日中之行止。

 安居之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夏竟、夏满、夏解、安居竟。结夏与解夏期间,称为半夏。据四分律卷四十三迦絺那衣犍度载,安居结束时应作自恣、解界、结界、受功德衣等四事。即于安居圆满后,大众反省安居中之行为,若有罪时则自宣己罪,相互忏悔,称为自恣;自恣之日称为自恣日、佛欢喜日。又安居结束时,应解除安居期间禁止外出于结界范围之规定,此为解界。又安居圆满后,比丘、比丘尼等增加法腊一岁。法腊又称夏腊,为出家人定长幼次序之规准。

 一般多于夏季举行安居,然亦有于冬季结制安居者,称为冬安居。我国、西域地方及日本皆有冬安居之制。据大唐西域记卷一羯霜那国载,十二月十六日为冬安居之首日,翌年之三月十五日为终日。

 我国行安居之制始于姚秦时代,其时由于十诵律、广律等之传译,皆详细解说安居之作法,我国僧人乃依之而行结夏。另如出三藏记集卷三新集律来汉地四部序录、广弘明集卷二十四等,则载有我国僧人结安居之事迹。我国之安居制度虽承袭于印度,然因风土民情之差异,故未全然沿用印度之作法,而有部分变通之处。如大宋僧史略卷下赐夏腊条所载,中唐至五代时,有未依安居之行仪而赐增夏腊之事。此外,安居在我国亦有随意随处而行之说,即认为修行随处可行,并不限于安居期间,故于年中行事中,未将三个月之安居修行视为必行之事。如百丈清规月分须知章中,记载各月之行事,然却无安居之事项。另据释氏要览卷下解夏草条载,印度比丘于自恣日时,须以茅草(即吉祥草)为僧伽之座,自亦坐于茅草上而行自恣。此种习俗传至我国则有所改变,如宋代江南地方之僧,于解夏日时以茅草赠与檀越。

 日本之安居制度行之久远,约与灌佛会、盂兰盆会等同时由我国传入。于安居期间亦举行讲经,称为夏经。平安时代安居中除讲经外,尚行写经,称为夏书。又于夏解日将夏书收纳于寺社中,称为夏书纳、夏解纳。又安居期间隐居在寺社中,称为夏笼;隐居之堂,称为夏堂;安居中所修之念佛等,称为夏念佛;结夏安居之僧、称为夏僧;安居期间,避离不净之食物,称为夏断。

 日本之安居,系采夏、冬二期并行之制,在形式上历来变化不少,但至今仍被隆重举行。其中,尤以禅宗特重安居之行事,即以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夏安居之时期,以十月十五日至翌年一月十五日为冬安居之时期。[中阿含卷二十九请请经、月灯三昧经卷五、正法念经、四分律卷五十八、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卷二、景德传灯录卷十七曹山本寂禅师章下、嘉泰普灯录卷十四雪庭元净禅师章下、禅苑清规卷二、兴禅护国论卷下](参阅‘自恣’2529)
上一篇: 安居犍度 下一篇:安定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