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西藏大藏经
1970-01-01丨 来源:
(Tibetan tripit!aka)为汇辑西藏译之经典及于西藏撰述之章疏等所集成之藏经。西藏在七世纪左右,为松赞干布王(藏Sron%-btsan-sgam-po ,即弃宗弄赞)所统治,国威隆盛。西元六三二年时,派大臣端美三菩提(藏Thon-mi-sambhot!a )等留学印度。返藏后,即以梵文为基础,创造藏文字母、文法,并将印度之梵语经典译成藏语。自八世纪之赤松德赞(藏Khri-sron%- lde-btsan ,又称乞栗双提赞)至九世纪之乞栗徕巴赡(藏Ral pa-can ),译

经事业极为兴盛。其间大夏、印度之梵文学者,如胜友(梵Jinamitra )、戒帝觉(梵Surendrabodhi )等相继入藏,与西藏翻译官宝护(梵Ratnaraks!ita )等共同从事梵语经典之翻译,并统一译语,改订旧译,复将梵本所缺者,由汉译、于阗译等重译以补足之。其后译经工作延续不断,总计前后传译者凡三五○人,译出佛典四千余部,今日西藏大藏经大多数为此时代所译出者。至十三世纪中,几乎已完成现今之内容格式。

 至十四世纪时,布顿(藏Bu-ston )将此大藏经典分为甘珠尔(藏Bkah!h!gyur )与丹珠尔(藏Bstan-h!gyur



)两大部而加以编纂。甘珠尔为正藏,收有经(佛陀所说之教法)、律(规律、戒律)。丹珠尔为续藏,收有论(圣贤对于经之解释与论述)、经之注释、赞颂,与语言、文学、历史、医学等一般论书。此系西藏藏经独特之分类法,此后成为定式。今据吕澄之西藏佛学原论列表如后:



 西藏大藏经之版本甚多,其名称计有下列数种:(一)旧奈塘藏(藏Snar-than% ):于西元十三世纪初,由世尊剑及其弟子软语隐福从中国内地集资回藏,并由罗萨尔桑结蓬(藏Blo-gsal san%s-rgyas h!bum )、琐南霍才尔(藏Bsod-nams h!od-zer )、银雀柏蓬(藏Byan%-chub-h!bum )等诸师向各地搜集经律与秘典,加以校对,刊刻成一藏书,被称为奈塘古版,其雕版及其印本,今已不存。

 (二)里塘藏(藏Li-than% ):原名里塘版。乃释迦也赞(藏S/a^-kya rgyal-mtshan )等人于勤优(藏H!jan%-yul )地方雕成,后

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入境之清兵烧毁。

 (三)德格藏(藏Sde-dge ):原名德格版。清雍正七年(1729)着手准备,八年开版,至干隆九年(1744)完成,采用里塘藏之甘珠尔部分,另加色罗舍尔刚(藏Sha-lu gser-khan )所藏之丹珠尔部分之底本,依据布顿之经录,加以增补而成。总计甘珠尔部分有一○○函,七○○余部;丹珠尔则收二一三函,三四○○余部。此

一雕版尚存于德格寺。日本之东洋文库、河口慧海氏文库、高野山大学、东北大学等处,共藏有印本五部,其中,东北大学并编纂成此一藏经之总目录,称为‘东北目录’。

 (四)新奈塘藏(藏Snar-than% ):原名奈塘新版。奉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穆错之教敕,于清雍正八年开雕,以奈塘古版为底本,参考策巴目录及布顿之目录,加以增补。总计甘珠尔部分有一○二函,六○○余部;丹珠尔部分收二二四函。其经版现存于日喀则西南约二十九公里处之奈塘寺。日本大正大学、河口慧海氏文库、京都帝国大学、大谷大学等处,共计收藏此版之印本五部。

 (五)卓尼藏(藏Co-ne ):原名卓尼版。卓尼地处甘肃洮洲地方,为安多系藏胞所居地,一说在青海境内。传说经版尚存,其开刻年代不详,或谓在德格藏之后。

 (六)布那克藏(Punaka):原名布那克版。现存经版于不丹之布那克,可谓西藏藏经之外国版。此藏仅有甘珠尔部分。

 (七)杰昆彭藏(藏Rjes rku-h!bum ):原名杰昆彭版。于甘肃之昆彭寺(藏Rku-h!bum )刻版。经版已失,亦仅有甘珠尔。

 (八)却姆陀藏(藏Cha-mdo ):原名却姆陀版。原藏于却姆陀寺。经版亦失,仅有甘珠尔。

 (九)永乐藏:原名永乐版。系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于内地根据奈塘古版复刻之甘珠尔部。经版已失。

 (十)万历藏:原名万历版。系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依永乐版之底本重刻。经版亦失,印本现存者甚少。

 (十一)北京藏:原名北京版。系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于北京开刻,依据西藏色拉寺所藏甘珠尔部分之底本雕版,至世宗雍正二年(1724)复刻印丹珠尔部分。其大部分虽由梵文原典翻译,犹有小部分由巴利圣典译成,另有从汉译等佛典之重译。总计甘珠尔部分收一○六函,一○○○部(一说一○五五部);丹珠尔则收二二四函,五一○○余部(一说三九六二部)。经版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毁于兵火,其印本,举世之中仅余二部,一部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Bibliotheque nationale),一部

藏于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折本),近年(1955~1961)日本‘铃木学术财团’将大谷大学之藏本影印流通,我国请来三部影印本,两部藏于中央研究院,一部藏于中央图书馆。

 (十二)拉萨藏(藏Lha-sa ):原名拉萨版。系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筹措开版,唯仅完成甘珠尔部分。经版尚存。

 此外,据说在柴霍(藏Za-hor )地方之夏布匝尔(藏Bshad-pa-rtsal ),及第五世达赖喇嘛之顷,亦有藏经甘珠尔等之雕版。且于蒙古有蒙古文之西藏大藏经,在满洲有满洲文之西藏大藏经。以上所举十二种版本中,除布那克、杰昆彭、却姆陀、永乐、万历、拉萨等六种版本仅有甘珠尔外,余均曾开雕甘珠尔与丹珠尔二部分。又上记各版中,以北京版、德格版、奈塘版等三种,为众所周知。惟不论何种版本,皆成于十八世纪。内收有许多其他国家所未翻译而已散逸之佛教原典,可将之还原为梵语原典。

 译经目录方面,自八世纪至十四世纪,制作有庞塘(藏H!phan%-than% )目录、登噶尔玛(藏Ldan-dkar-ma )目录、尼曼欧谢鲁(藏N~i-mah!i h!od-zer )目录、查鲁巴(藏Tshal-pa )目录等。布顿又编辑琛拉甫临波切(藏Gsun%-rab rin-po-che ,即甘珠尔)、亚鲁巴填瓦(藏Rgyal-po-phren%-ba ,即丹珠尔)二种目录。我国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释教总统合台萨里、叶琏国师、庆吉祥等奉敕制作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即元版藏经弘法藏之目录),将汉译大藏经与西藏大藏经之存缺作一对照,后世学者之研究各版藏经目录者,常引为对照之用。近代德、日等国皆有译经目录之刊行,如日本大谷大学图书馆出版‘西藏大藏经甘珠尔勘同目录’,亦完成北京版甘珠尔所收经典与汉译、德格版等之校对工作。

 西藏大藏经部帙庞大,堪与汉译大藏经并比,且藏文系由印度文字改造而成,其地理接近印度,所译经文多由梵文直译,兼以译语统一,复经多次校订,故对照汉藏两种译本,能使学者更接近梵文原典之原义,而获得印度佛学之原貌,故知西藏大藏经具有相当重要之价值,为研究东方思想不可或缺之珍贵资料。(参阅‘大藏

经’893、‘丹珠尔’1039、‘甘珠尔’2049)
上一篇: 西藏王统世系明鉴 下一篇:西教寺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