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贝多罗叶
1970-01-01丨 来源:
贝多罗,梵语pattra 之音译。乃供书写资料、经文之树叶。略称贝多、贝叶。纸尚未发明以前,古印度以此作为纸类之代用品。现今南传佛教地区亦有用贝多罗写书者。pattra 虽为一特定植物之名,其学名为 Laurus oassia,然亦指一般植物之叶,或书写用之树叶。其中,最适于书写者,为多罗树(梵ta^la )之叶。



 多罗树之叶形似棕榈树,叶长、质稠密,书写以前先将叶晒干,截成宽

约六公分,长约六公寸之叶面,左右各穿一或二小孔后即可书写。先用针、刀锥或铁笔等尖物戳刻叶面,复以煤烟等制成之墨汁流染其上,待拭净后,叶面即留有书写之痕点。若于其叶书写经文,则称为贝叶经。写毕后,再以丝线贯串贝叶成束,用与贝叶同样形状之两片大形夹板,压于上下两面,如此可免散乱、错简。

 一至十世纪,古印度佛教徒携带大批写有经、律、论三藏之贝叶经,前往中亚及我国之新疆、西藏和尼泊尔等地区弘扬佛教,此等地区之佛教徒亦往印度学习佛教,带回大量之贝叶经,十一、二世纪,伊斯兰教侵入印度,复掀起佛教徒向外译经传教等活动之风潮,故于上述地区发现大量之梵文贝叶经,内容包括小乘佛教经典、传说、故事、诗篇及历史记载等。其中又以尼泊尔所发现之梵夹最为完备。纸张发明后,一般经卷仍采用此种保存方式,如西藏文经典即为一例。又形状模仿贝叶经者,有铜叶、桦皮、纸、白叠等四种。至于压伏贝叶经之夹板,或书册之夹板,则称为梵夹。

 多罗树之干如中断,即不再生芽,故经中常以之喻比丘犯波罗夷重罪者,如楞严经卷六(大一九·一三二下):‘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此外,仿贝叶典籍之装订法所装订之书册,无论其材料为桦皮或纸,亦通称贝叶本。桦皮典籍流传极少,桦树产于高原山麓地带,如印度西北之罽宾、中亚之和阗、龟兹等地,故该地域有桦皮经典出土,此类抄本仅限于古印度语,且抄写年代甚早,其后桦皮渐为贝叶所取代。贝叶本在印度十分普遍,然在中亚则仅用于佛典,主要有梵字、西藏字、回纥字等,亦有睹货罗语、古代土耳其语、古代印度语,及少数汉文。

 贝叶本之装订方式,系先将纸或叶片切成适度之长方形,在近中央部分打穿一或二个孔,或有在孔周围画一圆圈者,经文即写于圆圈两边,其后以细绳贯串系紧。在孔外画圆,是避免书籍使用日久,圆孔渐形扩大而损及经文。贝叶本大多只开一孔,且开在文字开始之半边,如梵文或藏文由左而右横写,即开孔于左半边;回纥文字初由右而左横写,孔即开于右半边。在每张书页之背面,文字开始一边之本栏外,附上张次之编号。若干抄本为使文字排列整齐美观,则预先画格子或行线。书写梵文、藏文等,沿长方形书页之长边横写,故阅读时以长边横放,由下而上翻掀。回纥文之书写方式,初期由右而左横写,其后渐由左而右直写,书写时或与长边平行横写,或与短边平行直写。敦煌、高昌等地出土之少数汉文贝叶本,通常为与长边平行之直写,由左而右翻页。[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一、添品妙法莲华经序、玄应音义卷二、慧苑

音义卷上、翻译名义集卷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六](参阅‘多罗’2333、‘梵夹’ 4631)
上一篇: 贝牒 下一篇:谷响集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