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宗喀巴
1970-01-01丨 来源:
(1417~1478)西藏名Tson%-kha-pa 。法名罗卜藏札克巴、罗桑札巴(藏Lozan-tak-pa )。十四、五世纪西藏佛教改革者,亦为喇嘛教黄帽派开祖。青海西宁宗喀地方人,原名贤慧称吉祥,‘宗喀巴’乃后人对师之尊崇,遂以其出生地为名。三岁时,法王噶玛巴游戏金刚由西藏至内地,见师器宇不凡,即授师近事戒,赐号庆喜藏。七岁,依敦珠仁钦受沙弥戒。于札什伦布(日喀则)萨迦寺,修学莲华部法,尽得其奥义。复入雪山,苦行数年,藏人尊为甲勒瓦。又修学迦当派(藏Bkah!-gdam-pa )等诸教义,并至各地游学。

 其时,固有之萨迦派(藏Sa-skya-pa )已堕落为红帽派之咒法邪教,宗喀巴大感激愤,发愿改革。三十 六岁,提倡严守独身主义之戒律佛教,创立兜率教派(藏Dgah!-ldan ),后改称额尔德派(藏Dge-lugs-pa ),意即‘德行派’。时人慨叹红帽派之颓败,遂转而欢迎宗喀巴之教团。然亦因而受到各方压迫,遂隐遁山林。

 宗喀巴提倡般若中观与秘密金刚乘之融合说,其教理吸收自阿提沙以来之迦当派,而采用原始佛教之乞食方式、座具、服装、戒律,并戴黄帽以别于棒教之黑帽(藏shwa-nag )与本来之红帽(藏shwa-dwar ),故其派系称黄帽派(藏Shwa-ser )、黄衣派。其戒律、德行遍及西藏全土,势力亦逐渐传播,而成为后世达赖、班禅喇嘛之源流。宗喀巴曾于拉萨近郊创建甘丹寺,为黄帽派之本山。继令弟子于拉萨附近建色拉寺、别蚌寺,于此分扬法化,不数年间,尽夺红衣喇嘛说法之席。信徒皆视师为阿弥陀佛或文殊菩萨之化身,而益加尊崇。一般亦普遍尊之为‘第二能仁’。

 师于明永乐十五年示寂,世寿六十三。门人以其入寂之十月二十五日为宗教日,然师之确实生殁年,各家说法不一。或谓:(一)一三五五年生,一四一七年殁。(二)一三五七年生,一四一九年殁。重要弟子有:达尔麻仁钦(藏Dar-ma rin-chen, 1364~1432)、根敦珠巴(藏Dge-h!dun-grub-pa, 1390~1475)、凯珠(藏Mkhas-grub-rje, 1385~1438)、释迦智(藏S/akya yes/es, 1354~1435)等。其中,根敦珠巴、凯珠二人得传宗喀巴之大法,分别开展为达赖喇嘛、班禅喇嘛之传承系统;达赖与班禅,世世转生为法王,度化众生。

 师之著作极多,有大小二百余种,包括显密二教之诸注释书、礼赞文、祈祷文、教导书、书翰、觉书、秘密仪轨、成就法等。总编成宗喀巴全书(藏Gsun%s h!bum ),其中最重要者为概说显教甚深观派(藏Zab-molta-ba )与广大行派(藏Rgya-chenspyod-pa )等教义之菩提道次第论(藏Byan-chub-lam-rim ),及概说密教加持祈祷派(藏N~ams-len byin-rlabs )教义之秘密道次第论(藏Sn%ag-rim ,又称密宗道次论),此二书乃宗喀巴为阐明显密两宗之修行次第,及强调不分显密均须恪守戒律之重要主张而撰者。二书皆有广略二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已由近人法尊译为 中文(新文丰影印本),略论亦由大勇译出大部分,而由法尊补足(台湾印经处影印本)。综观之,师之思想具有连结印度末期大乘佛教与西藏佛教之关键价值。其弟子凯珠撰有宗喀巴传(藏Tson%-kha-pah!i-rnam-thar)。中文本有法尊所译之宗喀巴大师传(佛教出版社影印本),及修慧所编之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佛教出版社)。

 师所传黄衣派之教旨,实依龙猛所传阿弥陀如来之莲华部法,皆崇奉本尊部母明妃部护等,与红衣派无异,修验法亦与红衣派相同。唯因矫正红衣派之故,更趋注重‘甘珠尔’,故严持戒律,清净德行,以真实成就莲华部之净洁光明为本旨,其教规则以护持菩提心为主。又黄衣派中亦有二大派,而二派皆尊尚德行戒律,真实修验,其理趣形式皆无差别。[西藏佛教略史(李翌灼)、喇嘛教教理概说(寺本婉雅,大谷学报第十一之三)、西藏佛教研究(长尾雅人)、A.Csoma: Grammar of the Tbeitan Language; E. Schlagintweit: The Buddhism in Tibet; L.A.Waddell: The Buddhismof Tibet; Sarat Candra Das: 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 W.J.G. Van Meurs:Tibetan Temple Paintings](参阅‘甚深观’3889)
上一篇: 宗异品 下一篇:宗统编年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