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虎丘山
1970-01-01丨 来源:
位于江苏吴县阊门外。又称武丘山、虎邱山、海涌峰。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父阖闾于此,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踞于墓上,故称虎丘;一说该丘形如蹲虎,遂以外形而得名。

 东晋太和三年(368),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于此建二座别墅,后舍宅为寺,称为虎丘山寺,而有东、西二寺之分。至唐代,因避太祖李虎之讳,改名武丘报恩寺。会昌(841~846)法难期间,寺遭损毁,后移至山顶重建而合为一寺。北宋至道年间(995~997)重建,任职知州事之魏庠奏请改名云岩禅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圣祖南巡,于山南建万岁楼,四十六年,敕赐匾额,建御书亭,更寺名为虎阜禅寺。

 初于晋时,竺道壹、昙谛、岌法师等诸师相续入山弘扬教法,道壹并于东寺示寂。竺道生倡‘一阐提可成佛’之说,遭世所摈时,亦遁入此山,未及十日,数百僧徒亦相随而至。道生立石说法,获石点头感应,留下‘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佳话。梁代僧旻,幼时在该处修学;复兴三论宗之僧诠,晚年亦驻锡于此,并造立金像供奉于东寺。隋、唐二朝高僧颇多驻此山者,如智聚、慧严、僧瑗、齐翰等,其中,僧瑗于武后时住此,撰武丘名僧苑一卷。至宋代,禅风大盛,遂成为禅僧之修行道场。及至绍隆?]1077~1136)来住,僧众云集,道声显扬,遂形成虎丘派。

 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云岩寺之规模宏伟,琳宫宝塔,重楼亭阁,被列为五山十刹中之第九刹。又古人曾以‘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红日隐檐底,青山藏寺中’来描绘虎丘景色。虎丘高仅三十余公尺,占地二百余亩,远望之,仅是平地中之一小丘,然行至千人石、剑池之地,便觉气势雄伟,如置身绝岩纵壑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时,常至此游赏,山前河塘为白居易所主持开凿,河塘之白公堤,乃吴中第一胜景。

 自隋迄清,虎丘寺曾七次兴废,劫后幸存者仅五代所建之云岩寺塔及元代所建之断梁殿,其余皆后来所重建。山中名胜有千人石、剑池、憨憨泉、试剑石、孙武子亭、白莲池、二仙亭、第三泉、冷香阁、致爽阁、小吴轩、拥翠山庄等。[梁高僧传卷五、续高僧传卷五、宋高僧传卷四、卷十五、大明一统志卷八、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四、苏州府志卷七、卷四十二](参阅‘虎丘派’3510、‘云岩寺’5350)
上一篇: 表白 下一篇:花箭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