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原始佛教
1970-01-01丨 来源:
又作早期佛教、初期佛教。一般系指相对于后来发展的大乘佛教之初期佛教而言;即自佛陀创立教团弘扬教理开始,至佛陀入灭后一百年(或两百年)之间,教法一味、教团统一,尚未分裂为部派以前之时代。此一时期,教团较为统一,比丘持戒较严,基本上以乞食为生,传播地区主要在印度恒河中游一带。此一时代之经典,含有佛陀教说之最原始型态,为后来之大小乘佛教根本教理之基础。

 然‘原始佛教’一词及有关原始佛教之研究,系于近百年以前,西方学者自锡兰语,再由巴利语开始研究以南方佛教为主的巴利圣典,逐渐盛行于英、德、法等国,而于十九世纪末传入日本,并渐及于我国。于此之前,我国与日本之学者既不知有巴利圣典之存在,亦未了解其与汉译佛典历来被习称为‘小乘经’之阿含经相类似。而自隋代智顗大师于‘五时八教’之判教中,将阿含经典判释为教义最浅低之小乘三藏教以来,阿含经之价值乃被历来之学者、宗教家等所忽视。

 自原始佛教之研究风潮传入日本与我国后,有关其名称与时代之界说,于学界中产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论争。最早,英国佛教学者大卫斯(Thomas William Rhys Davids,1843~1922)着 Early Buddhism一书,日本学者木村泰贤遂于其在大正十三年(1924)所出版有关初期佛教之论著‘原始佛教思想论’中,正式将 early buddhism 一词译为‘原始佛教’。然原始佛教之英文应为 primitive buddhism,仅因 primitive一语,除初、早等意之外,亦含有原始、初期未开化等意,易被视为含有贬低价值意味之语意,故西方学者多避免之,而采用 early buddhism。另一日本学者姊崎正治则力主 earlybuddhism 若指最早期之佛教(即佛陀及其弟子之时代),则应译为‘根本佛教’,而不宜以‘原始佛教’统称之。其余学者,如我国之印顺、日本之宇井伯寿、赤沼智善、西义雄等,亦持类似看法,将根本佛教、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分别予以界说,惟对时间上与内容上之划分略有出入,玆略举之:

 (一)以佛陀一代四十九年(或四十五年)之教化活动为‘根本佛教’,系一切佛法之根源;佛陀入灭后至部派对立之时期为‘原始佛教’;大众与上座之根本二部分裂之后即为‘部派佛教’。此系印顺法师、赤沼智善等人之主张。(二)佛陀及其直传弟子(即佛陀入灭后三十年间)之时代为根本佛教;此后至阿育王即位顷、教团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为止,为原始佛教。此系宇井伯寿之主张。(三)根本佛教系指原始佛教资料之最古层中之世尊教法,原始佛教则指佛弟子及佛陀入灭后至根本分裂以前。此系西义雄之主张。

 上述各学者虽主张区别根本佛教、原始佛教之时代,然对研究之资料范围,则一概同意以原始佛教时代所集成之圣典为主,即汉译与巴利文之阿含经典及律藏之重要部分。盖自现存文献而言,于佛陀时代,律部仅有一部分之波罗提木叉而已,其时经部之四阿含(或五部)均未结集。故严格言之,由于根本佛教文献之阙如,若不从原始佛教时代所集成之圣典来探求,则亦无法开启对根本佛教之研究门径。近数十年来,中、日学者多根据巴利、汉译、梵文、藏文等藏经从事此类研究,其中尤以日本学者成果殊多。西方学者则因缺乏汉文阅读能力,多从巴利语经典下手,致使研究结论间有偏颇之处,然彼等所据以治学之方法训练,及批判态度之研究倾向、语言学、考古学、思想史等之辅助学科基础,则为东方学者所亟须普遍效仿者。

 无论根本佛教或原始佛教,其教法思想之核心乃缘起学说,此一教法系佛陀本人依据印度奥义书之‘业论’、‘解脱观’之思想,并采用耆那教之众生平等思想,复历经多年的求道证悟所独创者。缘起论包括:(一)三法印(或四法印),(二)十二因缘,(三) 四谛,(四)八正道。所有佛教之教法均以缘起论为依准,亦可谓缘起论即佛法之代表,缘起即‘法’之同义词。盖印度自古虽盛行各种哲学思想,然缘起说则为印度哲学所无者,亦为世界其他各种宗教或哲学所无,而为佛教之独特思想;佛教异于其他宗教、哲学之根本特征,亦在于此一缘起论。自佛教逐渐发展之后,任何时代或任何地域之宗派,凡冠有佛教之名者,必以缘起论为其根本教理;反之,若缺乏此一根本教理,则不独失其特征,且因之亦难以‘佛教’之名称谓之。[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原始佛教(水野弘元)、原始佛教圣典の成立史研究(前田惠学)、根本佛教(金冈秀友)]
上一篇: 原始宗教 下一篇:冥显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