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国清寺
1970-01-01丨 来源:
位于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佛陇峰南麓,乃天台宗之发源地。隋开皇十八年(596),晋王杨广(即炀帝)为智顗所创建。初,定光禅师住此峰,尝谓弟子曰,不久将有胜善知识,领徒众集居此山。之后,果有智顗渡江至此,大布教法,并欲于佛陇之南建寺,未成而示寂。晋王杨广深悼之,乃为智顗设千僧斋,兴工建殿宇;初名天台山寺,后因智顗初入此山时,定光曾梦告,三国(指北周、北齐、陈)合而为一,有大势力人能为此寺,寺若成,国即清,当称为国清寺。隋大业元年(605)遂赐额‘

国清寺’。未久,灌顶住之。后成为天台宗根本道场。

 唐贞元以后,日本留学僧参诣该寺者甚众,如最澄、义真、圆载、圆珍、成寻、俊艿、重源、荣西等,皆曾来礼智顗之庙塔,或兴建佛事,或携回佛像经论,因而开创日本佛教天台宗。据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载,该寺常有一百五十僧久住,夏季住三百人以上,可见当时法运之盛。唐会昌毁佛时,为兵火所焚。大中五年(851)重建,宋景德二年(1005)改称景德国清寺。后又遭兵火,三朝御书数百卷尽失,独存智顗所题莲经、西域贝叶经一卷,及隋栴檀佛像、佛牙。南宋建炎二年(1128),敕令重修,轮奂之美倍于旧日。建炎四年下诏易教为禅,此后国清寺成为禅寺。后经数度增建,寺域号称古来天下四绝之一。

 寺之左右有五峰(八柱、灵禽、祥云、灵芝、映霞)环拥,双涧环流合于前。有桥名丰干桥,传为唐代丰干与寒山、拾得嬉游之地。又从丰干禅师与此寺之因缘,可知虽宋代以后方改为禅寺,然早于唐初已渐禅化。今诸堂完备。寺前九层砖塔,相传系隋炀帝命司马王弘为智顗所建,高约二十三丈,平面六角,规模甚宏,惟现存者,似宋代重建之物。所藏寺宝有吴越王钱弘俶造之铜制舍利塔,乃所谓八万四千塔之一,系从该寺域中所掘得,高十九公分,底部内有铭文。



 寺境有二处一行(673~727)之遗迹。一行为唐代高僧,著名之天文学家,尝为修订‘大衍历’,到国清寺居留,从寺僧习数学。后人在寺前七佛塔后建墓立碑,上题‘唐一行禅师之塔’。又传一行抵此时,北山大雨,寺前东山涧水位暴涨,向西山涧倒灌,今寺外丰干桥侧有石碑一方,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国清百录序、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天台山全志、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第一二三]
上一篇: 执局行者 下一篇:国土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