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泰国佛教
1970-01-01丨 来源:
泰国(Thailand)位于中南半岛中央,古称堕罗钵底(梵Dva^rapati ),又称社和钵底、堕和罗。居民为傣族(Thai),原住我国云南省西南部,以受汉人压迫,渐迁至湄南河、湄公河沿岸,西元七世纪左右,征服近邻,建立王国之基础。十三世纪中叶,于湄南河(Menam)上、中游分别建立兰那泰王朝(Lanna-thai)与素可泰王朝(Sukho-thai,1257~1436),至十四世纪中叶,两王朝合并定立国都,正式统一,建立阿踰陀王朝(Auodhya^ 1350~1766,又称大城王朝),我国称之为暹罗。统一之前,佛教信仰已甚兴盛,造佛建寺之风气亦极普遍,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所载,则义净之时佛法已极盛行。大约傣族人立国前之佛教可分上座部佛教之传入(西元前三世纪)、大乘佛教之传入(西元八世纪)、蒲甘佛教之传入(十一世纪)、锡兰佛教之传入(十三世纪)等四个时期,至于信史,则始自素可泰王朝。

 素可泰王朝初期之佛教兼扬上座部与大乘,第五代立泰王(Thammaraja Luthai, 1347~1370)在位通内外典,着三界论,详述佛教之宇宙观与人生观,又领导铸造佛像,今供于彭世洛府大舍利寺之清那叻铜佛与曼谷善见寺之大铜佛即是。十四世纪中叶,大城王朝(1350~1766)取代素可泰,曾兴建佛陀最胜寺、巴考寺;怛莱洛迦王( Boroma Trailokana^tha, 1448~1488)更将旧王宫改为佛寺,定名最胜遍知寺;拉玛铁波底二世(Ramadhipati Ⅱ, 1491~1529)更敕造十六公尺高之大佛;颂昙王(Songtham, 1610~1628)少年时曾出家,法名净法,曾命建佛寺于苏槃那山,改名佛足山。一七六七年,皇室倾轧,内乱频仍,缅甸乘机入侵,后由汉人郑昭光复,建立吞武里王朝,郑昭即现今泰国王室之祖拉玛一世(Rama Ⅰ)。拉玛一世曾校订三藏(1788),改革僧团;拉玛三世谕令翻译三藏及特别论典为泰文;其弟即四世,曾出家,法号金刚智,提倡严格戒律,创法宗派(Dhammayuttika-nika^ya),原有僧人众多,称大宗派(Maha^-nika^ya),泰国僧团自此分成两派,流传至今;五世朱拉隆功王(Chulalongkorn, 1868~1901)以泰文刊行巴利语圣典,创建大舍利寺学院为高级巴利文研究中心,皇冕学院为高级佛学研究中心,后者并发行‘法眼’杂志迄今,为泰国佛教最久之刊物;拉玛六世(1910~1925)著有‘佛陀觉悟什么’、‘东方犹太’等书; 拉玛七世(1925~1934)改编巴利三藏;拉玛八世(1934~1946)时,佛教僧伽组织曾仿国会形式,除僧王为最高领袖外,设有僧伽部长、僧伽议会、僧伽法庭。又拉玛四世至六世期间,修建佛统大塔,高约一二○余公尺,周围二四○公尺,为泰国最大佛塔。

 今日,佛教为泰国国教,僧侣备受敬重,王室仪式、国民教育及生活种种,概以佛教为其规范,且规定男子二十岁时须一度出家,其僧众于社会各阶层有极大之发言权。与锡兰佛教相同,俱为使用巴利语三藏,近代亦曾刊行泰文三藏,后更续刊三藏注及藏外圣典。[大唐西域记卷十、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第一○一、东西交涉史の研究南海篇、泰国佛教简史(演培)、南传佛教史第三篇(净海)]
上一篇: 涅槃食 下一篇:根境识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