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喇嘛教
1970-01-01丨 来源:
西藏名Bla-mah!i bstan-pa 。意谓无上教。指以西藏为中心而盛行之佛教教派。主要传播于我国藏族、蒙古族等地区,及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教主为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喇嘛’为西藏语 bla-ma 之音译,系 bla(上)与 ma(人)之复合词,直译为上人。‘上人’本为佛弟子中有大德行者之尊称,即是上德之人;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称为上人。此与梵语guru(音译咕噜)一词相当。然至后期,‘喇嘛’成为西藏男女僧人之通称。又因在西藏特别尊崇喇嘛,外人遂以‘喇嘛教’(Lamaism)呼之。实则西藏僧人既非人人皆为喇嘛,亦不自称喇嘛教。西藏人称之为撒盖耶基确斯(梵San%s -rgyas-kyichos ),意为佛陀之启示,或佛之宗教;又自称为南确斯(藏Nan%-chos ),意为正统之宗教或内道之宗教,以别于外道之棒教。佛教自印度传入西藏后,因西藏特殊之地理环境,及与原始棒教结合,遂形成风格特殊之‘喇嘛教’,与中土所传之佛教大异其趣。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藏王双赞思甘普王(藏Sron%-btsan-sgam-po ,即弃宗弄赞)迎唐室文成公主为后,并由中土、印度请来佛典,开西藏佛教之滥觞。至西元八世纪中叶,吃栗双提赞王(藏Khri-sron-lde-btsan )时,寂护(梵S/anta -raks!ita )与喇嘛教之开祖北印度僧莲华生上师入西藏,摧伏外道,创建寺宇,制定教条,翻译梵汉经典,编成喇嘛教之经藏,即甘珠尔(藏Ka^h-gyur )。其后百年,至朗达磨王(藏Glan%-dar-ma )时,以其为棒教徒,对佛教大肆破坏,故教势大衰。西元一○三八年,东印度僧阿提沙(梵Atis/a )入西藏,翻译经典,复兴戒律,一新喇嘛教。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西藏即成为其领土之一部。元代中统元年(1260),世祖尊八思巴为国师,敕封‘大元帝师大宝法王’之尊号,喇嘛教遂为元代之国教。西元十五世纪初叶,西藏佛教改革者宗喀巴革新喇嘛教,依阿提沙之教旨,复兴戒律,革新风气,是为新教。为别于旧教,新教将衣帽染为黄色,故称黄衣派、黄派(又称格鲁派、德行派);旧教用红色衣帽,故称红衣派、红派,两派对立。宗喀巴之两大弟子根敦珠巴(达赖)与凯珠(班禅)世世转生为正、副教主,称为‘呼毕勒罕’。又有弟子数十人,转世为法王,分掌教职,住于各地之寺院,称为‘呼图克图’(Khutuktu)。第一世达赖喇嘛时,红教为国教,其后黄教大行,红教势衰,现以黄教为喇嘛教正宗,掌西藏政教大权。今喇嘛教有外蒙古库伦派、萨思迦派、不丹达古巴派、撒母井尼寺派等四派。又黄教有布达拉之达赖喇嘛系、札什伦布之班禅喇嘛系、内蒙古多伦诺尔章嘉呼图克图系、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系等四支。

 元世祖尊八思巴为国师后,八思巴曾制定蒙古新字,并撰著至元法宝勘同总录。武宗时,藏僧法光(藏Chos-kyi h!od-zer )增订八思巴所制定之蒙古新字,并与内地及回鹘等学者共译西藏藏经为蒙古语。其后历经英宗、晋宗、明宗、文宗、顺帝各朝,均优遇喇嘛教,保护僧徒,故教势极为兴盛。元亡之后,随蒙古族之退住塞北,喇嘛教亦告中辍,经百余年后,始再度盛行于蒙古。至清代,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亦优遇喇嘛僧,时有封赏,并为建立寺庙。如康熙为第五世达赖喇嘛之弟子章嘉呼图克图建多伦诺尔汇宗寺;雍正亦为章嘉呼图克图之法嗣呼毕勒罕建善因寺,并改北京雍和宫为喇嘛寺等。现今内外蒙古共有七十余位活佛。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哈尔盟、锡林郭勒盟地方,多流行喇嘛教;外蒙古、西部蒙古及东部蒙古则因寺庙多毁于兵火,又遭回教徒之入侵,故教势衰微。

 唐初,文成公主赍无著菩萨之瑜伽师地论入藏,端美三菩提由印度携回大乘密教,其时多传般若中观等显教之法。至莲华生上师入藏,始传密教,并融合原始棒教,开创喇嘛教,而呈现显密并行之局面,至后则演变为密教之盛行。黄派开祖宗喀巴即融合瑜伽密乘与中观论之教义,依中观论宏扬八不中道,立七十种无我说,据瑜伽师地论阐释十二因缘、六道轮回说,并说空假中三谛与世俗、胜义二谛,而以涅槃之唯一胜业为诵观音神咒之六字大明咒,助业则为不断转动祈祷轮,祈愿罪障消灭,往生极乐净土。此外,西藏佛教各派所崇奉之本尊、佛、菩萨、鬼神等,其名称与形像各异,而诸佛之本师为本初佛(梵A^di -buddha ),本初佛又生五佛,称禅定佛(梵Dhya^ni -buddha )。即中央为毗卢遮那佛、东方阿■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与真言宗之五智如来相当。五佛各化身现世,毗卢遮那佛化现拘楼秦佛、普贤菩萨,宝生佛化现拘那含牟尼佛、金刚手菩萨,阿弥陀佛化现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不空成就佛化现弥勒佛。在禅定佛所现无数菩萨之中,文殊、金刚手、观世音等,称为三教主,喇嘛教徒特重之。礼拜此等诸佛,口诵六字大明咒,并用各种咒法。盖喇嘛教在教义上为大小乘兼容并蓄,而以大乘为主;大乘中显密俱备,尤重密宗,并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此外,喇嘛教亦吸收西藏原有棒教之神祇与仪式。

 西藏既为以佛教信仰为民族生命之地域,故一切传说与历史均以佛教为中心,各部落酋族间之所以团结,乃因有相同之信仰,国家观念及民族意识则较淡薄,除佛教高僧与佛菩萨教仪之外,既无圣贤可敬,亦无伦理可循,因而造成绝对之喇嘛崇拜。故西藏佛教中有所谓之皈依四宝,即于三宝之上更置一喇嘛,深信喇嘛之前不闻有佛,虽千劫之佛亦依喇嘛而存在,故若无喇嘛引导,则不知有佛,更无从入佛、成佛,过去诸佛皆由喇嘛之教授而得信、解、行、证,有喇嘛始有三宝。由是,喇嘛因而为万善万德之总体,侍奉喇嘛即为供奉三宝,喇嘛崇拜遂成为西藏佛教特色之一。复因藏人笃信人生虚幻,五蕴之身无足可贵,重要的乃是藉此色身修证解脱,故丧葬观念淡薄,行天葬,藉飞鸟之力而使此身复归于四大。正因其不重视物质之色身,主张利用此肉体之苦修以达精神之解脱,故深山苦行之僧人甚多,期求自在无碍之无我解脱,而成为有大成就之大喇嘛。

 西藏既为佛国,故其寺院之数目极多,亦有严密之寺院组织与学经制度,及译为藏文之完整的三藏教典。但民国四十八年(1959)以后,中共肆意迫害喇嘛教,没收寺产,寺院及僧众锐减。至民国五十七年左右,据管理西藏宗教事务之大仲译然巴氏口述,西藏全境有寺庙一千七百余所,喇嘛人数约五十万。

 喇嘛教之寺庙及塔之构造极为特殊,塔多附属于寺庙,有时亦单独造立,构造颇类印度之塔。其基坛为方形,积累数层,塔身作球形,底部缩小,其上有七至十三相轮轮盘,并冠以宝盖,再上更置一小塔形,多以泥、砖或石筑造,现存于内地者如五台山之大塔院寺、极乐寺、北平永安寺,西郊三河桥、沈阳城外之四寺等,皆此制式,其中大塔院寺之塔全高约八十九公尺,为现存喇嘛塔中最大者。其寺庙及宫殿并用木材,多筑于小丘之上,居高临下,景色宜人,面向东,寺前多有一潭湖水,外观如同城塞,屋顶皆扁平。以拉萨达赖喇嘛及扎什伦布班禅喇嘛之殿堂规模最大。其他著名寺庙有桑耶寺、大昭寺、小昭寺、甘丹寺、别蚌寺、色拉寺等。若依其使用性质,则可分为崇祀庙与学问庙两种,前者专事崇祀,后者则为喇嘛研究喇嘛教学之寺院,又有显教学部、密教学部、天文学部、医学部之分。

 喇嘛教之法会极多,其重要者有:(一)传招大法会,以每年正月十五日为中心,乃全藏全区性之大法会,自正月初三、初四起,集合拉萨三大寺僧众,择日诵经、诵戒布萨、举行格西考选辩论会,至正月二十日左右结束。(二)小昭寺集会,于二月举行,其仪式、人数、程序皆类似大昭寺之法会,惟所考取之格西学位,次于大昭集会,而属第二等级。(三)浴佛法会,于每年四月八日隆重举行。(四)宝贝佛涅槃大法会,宝贝佛为藏人对宗喀巴大师之尊称,其示寂纪念日为十月二十五日,各寺所举行之法会盛况更甚于浴佛节,经巧匠精心设计之奶油灯,气象万千,家家户户亦悬点之,故又称灯节。(五)斋月,以正月、二月为大斋月,或称大祭月。元旦为跳舞祭,二日为飞绳祭,三日为翻杵祭,六至二十一日为大施祭,十五日为灯祭,十八日为趋魅祭,二十日为观兵祭,二十五日为竞马祭,三十日为驱魔祭,二月十七日为舞蹈祭。当此斋祭之日,无论男女老幼皆口诵六字大明咒,身佩护佛、舍利、经卷、念珠、护符等物,手持摩尼轮(藏mani-hkhor ),延请僧侣大作佛事。[彰所知论卷上、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蒙古游牧记、圣武记、蒙古地志卷下、元史本纪、明史本纪、大清一统志、吉林通志、热河志、近代蒙古史研究、Pozdneyeff: Mongoliai Mongli; W.W. Rockhill: Journey of FriarWilliam of Rubruck; Howarth:History of Mongols](参阅‘西藏佛教’2593)
上一篇: 单堕 下一篇:丧葬仪规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