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栖霞寺
1970-01-01丨 来源:
位于江苏南京东北二十三公里摄山中峰之西麓。又作栖霞寺。为江南著名古刹之一。与荆州玉泉、济南灵岩、天台国清,并称四大丛林。摄山又称聂山、摄岭、栖霞山。山多产药材,食之可以摄生,故称摄山。又其形状如伞,亦称伞山。其中峰屹然卓立、左右诸山环抱如拱。

 据梁高僧传卷八法度传、陈侍中尚书令江总持之摄山栖霞寺碑铭等所载,刘宋明帝泰始年中,处士明僧绍(即明征君)隐居此山,结草庵,凡二十余年。时有法度自黄龙来游,与僧绍道契甚厚。僧绍去世后,法度以其宅为寺,号栖霞精舍。是为栖霞寺之起源。

 初,僧绍梦岩间有如来之光彩,拟造佛窟,未果。其次子仲璋嗣其遗志,于西峰石壁开凿龛窟,与法度共同铸造无量寿佛坐像,高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并镌造二菩萨像,高三丈三寸(唐代明征君碑则言仲璋造释迦像,法度另造十余龛)。南齐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等人各舍财货,共成福业。宋太宰江夏王霍姬等亦施资财,琢磨巨石。梁武帝天监十年(511),临川靖慧王复加莹饰,刻成亿万化身,是为著名之千佛岩。其时,有高丽辽东人僧朗至此,师事法度。后领山寺,精通华严、三论,称江南三论宗之初祖,梁武帝尤尊崇之。

 唐高祖时,增置梵宇四十九所,改称功德寺。高宗时,改称隐君栖霞寺。会昌年中,一度被废;重建后号妙因寺。其后寺号迭经变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复称栖霞寺。清末,毁于太平军之役。民国初年,中央禅师重兴寺宇,规模宏伟,虽不及旧时,然仍为南京名刹。

 寺中有八角五层石塔、千佛岩,天开岩等奇胜。五层塔系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初所建舍利塔之一,后唐时再建。自基坛至塔身皆有雕饰,极精丽巧致。尤以基坛羽目刻有释迦八相成道之阳刻,手法颇为精妙。千佛岩在寺之后方,中央大佛龛内有大石佛,即仲璋、法度共造之无量寿佛。大佛龛东方有四龛相列,西方约有二十石窟,内部皆刻佛像、罗汉、仁王、天部等。除大佛龛外,其余石窟、佛龛共有二百余个,造像五百余尊,大多为唐代开凿。千佛岩石窟之规模较大同、龙门石窟为小,精致亦不及,惟该石窟系目前已知唯一之南朝石窟,故在佛教艺术史上颇为珍贵。



 寺门外有上元三年(676)所制明征君碑,铭系高宗御制,碑文为唐代书法名家高正臣所写,为江南古碑之一。

 栖霞寺后方约二公里处,有天开岩,据传,为明代袁了凡从云谷法会授功过格之故址。[梁高僧传卷八、广

弘明集卷十七、续高僧传卷七、卷十、卷二十、卷二十五、法苑珠林卷三、法华玄义释签卷十九、宋高僧传卷十七、佛祖统纪卷六、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三、大明高僧传卷四、金陵梵刹志卷四、摄山志、光绪金陵琐志(南朝佛寺志卷下)、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第八十二、职方典第六六一]
上一篇: 梨俱吠陀 下一篇:弃宗弄赞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