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天天佛APP
味之素中佛网
天天佛APP下载
搜索
X
weizhisu.com
首页
大藏经
佛咒
佛号
字典
助印经书
切换导航
素食
佛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咒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佛号
祈祷
圣号
其他
佛教字典
中国百科全书
阿含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阅藏知津
历代名僧辞典
南传佛教英文辞典
五灯会元
佛学次第统编
翻译名义集
法相辞典
俗语佛源
法门名义集
法界次第初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三藏法数
丁保福佛学大字典
佛学大字典
佛藏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首页
»
佛教字典
»
丁保福佛学大字典
»
僧官
1970-01-01丨
来源:
由政府任命,统领全国寺院僧尼以维持教法之官职。印度之僧团虽有上座及负责敲鸣犍稚、监督进食等事之维那,又有寺主、直日及直月、直岁等职,然无官职之制;僧尼若触犯戒律,多由僧团自行裁决处分。我国僧尼多受政府庇护,不得实行自治制度,故有僧官之设;本制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其后历朝皆因袭其制,惟僧官之职位名称随朝代递嬗而迭有变更。梁高僧传卷六僧■传载,北方初立僧官者为后秦姚兴(393~416在位)立僧■为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及慧斌为僧录,以掌管僧尼。北魏时,道武帝于皇始年间(396~397)敕任沙门法果为道人统,以统摄僧徒。文成帝于太武帝毁佛法难之后继位,即大力复兴佛教,设立一元化之僧官制,以统御僧团;中央设置监福曹,主事僧官以道人统为正,都维那为副。兴安元年(452)以罽宾沙门师贤任道人统。师贤示寂后改称沙门统,以沙门昙曜继任。地方设僧曹,以州沙门统治事。和平元年(460),改监福曹为昭玄寺(据魏书释老志所载孝文帝时改为昭玄寺),置大统一人、统一人、都维那三人,并置功曹及主簿员等职。其中大统之职似未正式任命。又昭玄寺得审理杀人罪以下之僧尼罪犯。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制定僧制四十七条。宣武帝永平年间(508~511),于各州郡诸寺设三纲(三官),以上座、寺主、维那等任之。其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称昭玄寺之昭玄统为国统,昭玄都维那为国都。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以大中兴寺之道臻为魏国沙门大统,未几增置昭玄三藏,敕任周国三藏为中央僧官,夏州三藏及安州三藏为地方僧官,掌理僧团内之仪礼、教学等。北齐时,文宣帝天保二年(551)设立昭玄十统,以十位高僧担任;沙门法上为十统之首,称昭玄大统,又称昭玄统,其他九人则称通统。又据续高僧传卷二十一洪遵传载,洪遵曾任断事沙门,裁治误蹈法网之僧尼。
南方僧官,约以东晋安帝时(397~417)之蜀郡僧正为嚆矢,乃益州刺史毛璩所设,由沙门僧恭任之,然此系地方僧官。至刘宋武帝年间(420~422),始设中央僧官,以瓦官寺法和为僧主。孝武帝大明年中(457~464),敕任沙门道温为都邑僧正。明帝泰始元年(465)任沙门僧瑾为天下僧主。南朝历代僧官即继续沿用僧正或僧主之称,然地方之僧主、僧正较中央之僧主、僧正更有实权。泰始二年,首次任命比丘尼为僧官,以宝贤为都邑尼僧正,法净为都邑尼都维那。南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 ),同时敕任定林上寺之法献、长干寺之玄畅为僧主、二人分治江南、江北。其后僧官又有东西之分,据梁高僧传卷八载,沙门慧基曾任东土僧正,统领吴会间十城之僧众。沙门慧球则于和帝中兴元年(501)任荆土僧正。至梁武帝普通六年(525),敕令光宅寺之法云任大僧正,是为大僧正之始设。法云又立僧制,以为后代之规范。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以大彭城寺之宝琼为京邑大僧正,又称京邑大僧统。陈后主至德元年(583),沙门慧恒任京邑大僧都,后转任大僧正。
隋代承袭魏齐等制,僧官以‘统’为正,‘都’为副,亦沿用僧主、僧正之称;改昭玄寺为崇玄署,置于鸿胪寺(接待外宾、朝贡者之官衙)之下。文帝开皇元年(581),大兴善寺之僧猛任隋国大统,圣沙弥任国僧都。开皇十年,中央置昭玄大统、昭玄统、外国僧主等官职。据隋书百官志第二十三载,炀帝大业三年(607),将佛寺改称道场,于各道场及道观设置监丞;又立平等沙门之职,由昙延、智聚等任之。或谓隋代僧官无统一掌理之机构,系依惯例或权宜方便而设职。至唐代,亦于鸿胪寺之下设崇玄署。高祖武德三年(620)又于慈悲寺任命僧官十人,称为十大德。数年后,中央官制渐趋完备,遂废除中央僧官制,另以俗官治理僧团之籍隶、事务等,如漆园监、祠部、左街大功德使、右街大功德使、东都功德使等。武后时,以祠部(司祠祀、天文、医药等)掌理佛教事务,崇玄署掌理道教事务。玄宗时曾一度恢复崇玄署之职权。中唐时,再设中央僧官,如澄观、惟英所任之僧统,然仅系尊号,并无实权。宪宗元和(806~820)初年,于左右两街功德使之下增设僧录,为掌理中央僧尼事务之僧官;以云邃任右街僧录,端甫任左街僧录。宣宗大中三年(849),灵晏任两街僧录。昭宗乾宁年间(894~897),觉晖任两街副僧录,为副僧录之初例。此外,唐初即有僧统,为地方之最高僧官。宪宗元和二年又置僧正,职位与僧统同,二者共相辅佐相当于‘知事’之都督、节度使、刺使等官员治理教团。于天下诸寺,则置三纲之职,由上座僧尼任之。五代亦有僧录职称,据宋高僧传卷十七道丕传载,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增置左街副僧录。
两宋时代,于首都开封设立左街僧录司及右街僧录司,掌理僧院帐籍、补授僧官等;其中设有僧录、副僧录、讲经首座、讲论首座等(南宋时废止后二者);僧录之下设庶务员,称为鉴义,南宋时另增立额外鉴义。依大宋僧史略卷中所载,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已设有右街副僧录之职。又西京河南府亦别设僧录司。此外,地方僧官沿用唐制,于各州设僧正一名,其下置副僧正、僧判等。其后渐产生若干特殊僧职,如特定州之上加设都僧正,五台山仿唐朝十寺僧长制而立十寺僧正司,天台山则置有都僧正、副僧正、僧司等。至元代,以宣政院统领全国僧团,内置总统、僧录、正都纲、副都纲等僧官。成宗大德六年(1302),敕令僧官、僧人犯罪由御史台及内外宣政院共同审理。于各州设置僧正司,其下置僧正及副僧正,各县则设都纲。文宗至顺二年(1331),于各地设立十六所广教总管府,所设之地包括京畿山后道、两准江北道、广西两海道、甘肃诸路等。大都宣政院在江南之分支机构为释教总统所,以监督地方僧官。
明代初年,太祖于金陵天界寺设置善世院统领教团,置有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职。洪武十五年(1382)设置在京僧录司及在外僧录司。在京僧录司中又设正六品左善世、右善世,从六品左阐教、右阐教,正八品左讲经、右讲经,从八品左觉义、右觉义等。在外僧录司下设有:(一)府级之僧纲司,内置都纲、副都纲各一名。(二)州级之僧正司,内置僧正一名。(三)县级之僧会司,内置僧会一名。各机构之职责为:(一) 清点僧尼人数,做成簿册。(二)甄选寺院住持。(三)颁发度牒。(四)监督、指导僧尼行事。至清代,僧官制依明制而设,然已无统摄僧尼之实权。
韩国僧官制始于新罗真兴王十一年(550),其时设大书省一人,由安臧法师任之。其后又增设小书省二人。翌年以高句丽之惠亮法师为国统(寺主),以宝良法师为大都维那。善德女王之时(632~646),以慈藏法师德高望重,任命为大国统。元圣王三年(787),任命惠英、梵如二人为小书省。又置州统九人、郡统十八人。至高丽朝,亦有僧统、僧录之制。据高丽史卷八、卷十六、卷十七、卷三十九、朝鲜通鉴卷三十七等载,高丽文宗二十一年(1067),兴王寺落成,敕命右街僧录道元等,拣择戒行优良者一千人赴会常住。仁宗十二年(1134),以净心为‘三重大统’。毅宗二年(1148),以法尊玄曦为‘极世僧统’。恭愍王五年(1356),封普愚为‘王师’。至李朝世宗六年(1425),将朝鲜佛教历来并传之七宗合并为禅教二宗,同时废除僧录司之官。宣祖二十六年(1592),又置僧统,募集僧兵,而以西山任‘都总摄’,以松云任‘副总摄’。本制为后世所沿用。
日本之僧官又称僧纲,其制始于推古天皇三十二年(624),以观勒为僧正,鞍部德积为僧都,何昙连为法头。天武天皇十二年(684)改为僧正、僧都、律师等职,合称三纲。天平十七年(745)正月,始授行基为大僧正。后以制度渐次弛废,冗员日多,遂于承和二年(835)禁断诸杂职。至贞观六年(864),新置法印、法眼、法桥等僧位,并授予僧官之阶位;法印为僧正阶,法眼为僧都阶,法桥为律师阶。其后数百年间,僧官之权力迭有盛衰。至足利义满时,复仿唐宋之制,设立僧录官职,掌理五山十刹诸禅宗寺院。明治初年,僧官制终遭废止。十七年(1884),各宗获得政府认可,自订宗制及寺法,各立僧正、僧都等,以统领教团。[梁高僧传卷七、卷十一、卷十三、比丘尼传卷三、续高僧传卷九、卷十、卷二十三、宋高僧传卷六、卷二十九、佛祖统纪卷三十六、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卷五十一、卷五十四、大清会典卷二四八、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第五十九至第六十五]
上一篇:
僧祇户
下一篇:
僧戒八段
佛教字典相关阅读
无尽
无愿三昧
无愿解脱门
无愿无愿解脱门
三智
神宫寺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王经
月霞
大乘结集
菩萨五智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丁保福佛学大字典
|
如来普光菩萨
丁保福佛学大字典
|
寺牒
丁保福佛学大字典
|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原文及注音
圣号
|
阿弥陀佛圣号
圣号
|
观世音菩萨圣号
TOP10 热门佛教字典佛学推荐
热门佛教字典佛学排行榜
佛说大阿弥陀经
念佛回向文全文
僧伽吒经 卷一
回向的功德很大吗?关键看你的心!
念什么回向功德最大?经咒不能回向只能念佛对吗?
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
放生的功德及简单仪轨
淫邪之心应该怎么样去化解?
孩子叛逆怎么办?
学佛人可以算命吗?
丁保福佛学大字典佛学推荐
六瑞
六瑞
天魔波旬
天魔波旬
一七日
一七日
一
一一
一一心识
一七日
一九之教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一人
一人作虚
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联系我们
邮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备案号:
豫ICP备2020036489号-2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