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杂阿含经
1970-01-01丨 来源:
梵名Sam!yukta^gama ,巴利名Sam!yutta-nika^ya 。音译作散瑜乞怛迦阿甘。凡五十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为北传四阿含之一。关于杂阿含名称之由来,据五分律卷三十、四分律卷五十四等所举,此经乃佛陀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讲说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之教说,今集为一部,称杂阿含。又据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载,以汇集文句之杂者,故称杂阿含。另据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载,杂阿含,乃阐明诸禅定,为坐禅人所必习之法门。又据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载,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故称杂阿笈摩(杂阿含)。

 全经共有五十卷,一三六二小经(大正藏编目),内容相当于南传巴利本之相应部(Sam!yutta-nika^ya,共有五聚五十六篇二○三品,计二八五八小经),为汉译四阿含中之最大部者,其成立时期,亦为四阿含中之最早者。依性质而区别,全经可分为三大部类:(一)第一部分,即‘修多罗’,内容为蕴、处、缘起、食、谛、界、念住等之道品。(二)第二部分,即‘祇夜’,为以偈颂问答而说法。(三)第三部分,即‘记说’,为佛及诸弟子之所说,此分别编于各卷之中。上述之三大部类,依次相当于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所举之‘所说’、‘所为说’、‘能说’三类。

 杂阿含经保存了原始佛教之风貌,其中虽含有后代之编纂,然大部分皆为早期成立者。本经之法句大多简明,于实践上之修行法门,列有念住、蕴、界等道品。由佛陀及弟子对话之中,显现出四双八辈之别,依八众而说‘众相应’,使在家、出家、男女老少、诸大弟子等皆能领受法益。

 近代学者对四阿含之研究,乃以西方学者为先驱,而由日本学者作进一步之论究。其成果虽丰硕,然大抵皆较偏于巴利圣典之研究,而忽略其他语文之原始圣典。汉译四阿含因卷帙浩繁、篇章重复、词语反覆、译文拙涩等因素而较不普及,故我国近代佛学之研究,于认识阿含经典之重要后,乃趋向于阿含思想之探讨。以杂阿含为例,现存本由于内容不完整,且次第紊乱、脱落,加以经文生涩难懂,近代学者遂重新整理本经。目前有佛光山佛光出版社之‘杂阿含经’,及印顺之‘杂阿含经论会编’两种新本。佛光版杂阿含采用新式标点,段落分明,着重巴利本、汉译异译本之对照,重新勘定卷数之次序,于每小经皆列有经意解说,经文难懂不明处亦列有巴利文或译成中文。此外,校勘严谨、注解详备、索引齐全,均为该版之特色。印顺之杂阿含经论会编则以杂阿含经与瑜伽师地论相对照为最大特色,另又采取印度旧例,以内容分类,而舍除汉译经分卷之传统,共成七诵五十一相应。

 据日本学者赤沼智善之‘汉巴四部四阿含互照录’载,南传相应部与北传汉译杂阿含经二者间,不仅所收经之存阙不一,且所说之义理相违之处亦不少。另一学者姊崎正治参酌巴利文相应部、别译杂阿含经、有部毗奈耶杂事等经书,于其著作汉译四阿含(The four Buddhist A^gamas inChinese)中尝试将杂阿含经汇类成八诵(品)六十三部。

 此外,现存杂阿含经中之卷二十三、卷二十五两卷中之阿育王因缘经、法灭尽相经、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等三经,相当于梵文 Divya^vada^na、西晋安法钦译之阿育王传、梁代僧伽娑罗译之阿育王经。上述卷二十三、卷二十五两卷中之三经,应为‘无忧王经’,自经义内容而言,实不宜编入杂阿含经中。故我国两种新编之杂阿含经皆将此三经自杂阿含经中删除,惟佛光版仍将之编列为附录,以供读者参考。本经所载首尾具足之小经经数,约一千三百经。日本大正藏将各经一一编列经号后,所得之一三六二小经即是包含上述之卷二十三、卷二十五两卷。佛光版杂阿含经删除阿育王因缘经等三经,实得一三五九经,并依部帙之重整而新编经号。印顺之杂阿含经论会编则将一经之终所列举与此经有关联之数经,分别计为一一经,则全经之经数共得一万余经。日本‘国译一切经’亦采用此法,惟其总数与印顺所计略有出入。

 题名为‘杂阿含经’之汉译本有三种,其他之别生经则有三十种之多,总计三十三种。此外,以巴利文书写的南传相应部之原文,自西元一八八四年校订出版后,陆续有英译、德译、日译等译本出版。另相应部中有五世纪锡兰佛教大论师佛音(巴Buddhaghosa )之注释 Sa^ratthapaka^sini^,于一九二四年由毗亚提沙(W.Piyattisa)出版。

 近时于我国新疆地方发现之梵文残卷中,有相当于汉译杂阿含经之断片。日本学者渡边海旭、冈教邃等皆曾就此梵文残简加以研究,而发表诸多论文。另于西藏大藏经中,亦收有相当于汉译杂阿含经之单经。

 关于杂阿含之传承部属,据法华经玄赞卷一本、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末、华严经疏钞玄谈卷八等所举,四阿含均为大众部所传;然俱舍论稽古卷上举出,杂阿含、中阿含为说一切有部(萨婆多部)所传;印顺则认为汉译杂阿含为说一切有部所传,巴利文相应部为赤铜鍱部所传,别译杂阿含经则近于饮光部所传。[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九、分别功德论卷一、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出三藏记集卷二、梁高僧传卷三、法经录卷三、历代三宝纪卷十、开元释教录卷五、卷十三、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六、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六、阅藏知津卷二十九、大藏经南条目录补正索引、杂阿含经刊定记(吕澄,内学年刊第一辑)、杂阿含经蕴诵略释(聂耦庚,内学年刊第二辑)、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参阅‘阿含’3617、‘阿含经’3619)
上一篇: 杂修静虑 下一篇:转恶成善益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