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释迦像
1970-01-01丨 来源:
指雕画释迦牟尼佛之身像。即思慕释尊人格之伟大而雕画供奉其像。释迦像之造立,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观佛三昧海经卷六等载,佛世时,优填王、波斯匿王均曾为佛陀以纯金铸像,然此等记载恐系后世之传说。盖未有佛像以前,印度一般以法轮、菩提树、舍利塔等象征佛陀及本生谭图,至西历纪元前后,印度犍陀罗地方始出现各种姿态之释迦佛像,有两手交合之思惟像、右手结触地印之降魔像、两手于胸前结转法轮印之说法像等。上述皆为坐像。佛传中最常见者为诞生佛与涅槃像,另有苦行释迦、出山释迦等,画题极为丰富。



 据弘明集卷一所载牟子理惑论、梁高僧传卷一竺法兰传等,我国后汉明帝时已有图写之释迦像。又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康僧会传、广弘明集卷十五所载东晋支道林之释迦文佛像赞等,可知三国以降,佛像之造立逐渐风行。苻秦建元二年(366),沙门乐僔于敦煌鸣沙山掘凿佛龛,为我国凿窟造像之嚆矢。北凉沮渠蒙逊复于鸣沙山以东之三危山开凿窟殿,其后渐次增筑,达数千窟之多,即所谓敦煌千佛岩,又称莫高窟。北魏文成帝时,命昙曜于平城西北之云岗作五大石窟(第十六至第二十窟),献文、孝文二帝亦相继开凿,凡二十窟,大多供奉释迦佛像。北魏太和十九年(495)

,迁都洛阳后,于龙门造佛龛,隋、唐继之,其中亦多释迦像。

 初唐以降,密教传来,同时亦传入释迦及释迦曼荼罗之画法,在胎藏界曼荼罗中为天鼓雷音如来,配于中台八叶院北方,又为东方释迦院之主尊。其中,中台八叶院之形像呈黄金色,左手作拳,仰置脐下,伏右掌,安于膝上,坐宝莲华,即毗卢遮那法身住离热清凉、寂定之相;以置于中台,故称第一重释迦。释迦院之形像呈真金色,着乾陀色袈裟,左手执袈裟一角,右手竖指,以姆指、无名指为轮相持,坐白莲华台,即毗卢遮那说自内证法门之说法相;以别置于东方第三重,故称外三重释迦。又敦煌千佛洞自北魏迄唐宋诸代间,屡有增筑,其中,第一二○N洞(依伯希和之编号)正面龛中置有中印度式之释迦佛像;第一一一洞置有兼采中印、北魏样式之释迦与多宝佛并坐之像。史坦因亦尝于此地发现绣造灵鹫山说法图与绢本着色释迦说法图等。[大日经卷一具缘品、一字佛顶轮王经卷一、卷二、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卷上、高僧法显传、弘明集卷十一、释迦谱卷三、梁高僧传卷一、卷十三、洛阳伽蓝记卷四、大唐西域记卷二、卷四至卷六、法苑珠林卷十三、卷十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五至卷三十九、佛祖历代通载卷八、J. Fergusson: Tree andSerpent Worship; A. Cunningham: The Stu^pa of Bharhut]
上一篇: 释宫 下一篇:释迦方志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