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八大人觉经略解
2024-02-28丨 来源:

  

  八大人觉经略解

                              西土圣贤集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明 蕅益释智旭解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今初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即为佛之弟子。既为佛子。即应恒修此八种觉。言常于昼夜者。明其功无间断。言至心者。明其亲切真诚。言诵念者。明其文义湻熟。记忆不忘也。八大人觉。释现结叹文中。

  二别明即为八。初无常无我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此入道之初门。破我法执之前陈也。先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等。则于依报无可贪著。次以四大观身。地水火风互相陵害。故有四百四病之苦。各无实性故。究竟皆空。次以四阴观心所谓受想行识。并此色身。共名五阴。于中实无我及我所。但是生灭之法。刹那刹那迁变转异。不实故虚。非真故伪。递相乘代故无主。则于正报无可贪著。又此正报身心。不惟空爱惜之。于事无益。而且一迷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心便为众恶之源。一迷四大为自身相。则形便为众罪之薮。倘不直下觑破。害安有极。若能如是观察。则身心二执渐轻。即渐离生死之第一方便也。

  二常修少欲觉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此既以第一觉降伏见惑。次以第二觉降伏思惑也。思惑虽多。欲贪为首。能修少欲。则可以悟无为而得自在矣。

  三知足守道觉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此既修少欲。复修知足。以专心于慧业也。多欲不知足人。最能障慧。今于少欲之中。又复知足。则慧业任运可进矣。

  四常行精进觉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夫所谓少欲知足者。正欲省其精力以办出要耳。倘托言知足。而反坐在懈怠坑中。则坠落不浅矣。故必常行精进。以破见思烦恼。烦恼之魔既破。则阴魔天魔死魔皆悉摧伏。而五阴十八界狱乃可出也。

  五多闻智慧觉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虽云精进。若不广学多闻增长智慧。则成暗证之愆。又有闻无慧。如把火自烧。有慧无闻。如执刀自割。闻慧具足。方可自利利他。

  六布施平等觉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虽有智慧而无福德。亦不可以自利利他。故须具行三檀也。知贫苦之多怨。而行布施。即财施也。知怨亲之平等。而不念不憎。即无畏施也。法施已于上文明之。今以财及无畏。圆满三檀耳。

  七出家梵行觉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虽修智慧福德。若不永离居家五欲。终不可以绍隆僧宝。住持佛法。当知三世诸佛。无有不示出家而成道者也。三衣、一安陀会。二优多罗僧。三僧伽梨也。然使身虽出家。而不能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则为窃佛形仪。罪加一等。不可不知。

  八大心普济觉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虽复出家。不发大乘普济之心。则慈心不周。不发代众生苦之心。则悲心不切。慈悲周切。方是绍佛家业之真子也。

  三结叹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如此八事下十六字。结成名义。精进行道下十六字。结成自觉功德。法身船。指所悟性德。涅槃岸。指修德所显也。复还生死下三十二字。结成觉他功德。惟自觉。方能觉他也。若佛弟子下三十二字。结成诵念功德。能诵其文。必能精思其义。能思其义。必能以此自觉觉他。故能灭罪而断生死苦。趣觉而证常住乐也。

  八大人觉经略解

  

  

  
上一篇: 六组坛经 下一篇: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佛藏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佛藏佛学推荐

藏外佛学推荐

下部赞    □思那里思咄乌嚧诜伊乌嚧诜□□□布思那里思咄丽伊所纥耶喃布□□□伊呜嚧诜于呬所倒奴噜阿勿倒奴噜□门啒利呼唵吽谋苏吽噎而坭缓奴嚧呼诎郁□涅萨底拂罗辞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於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

五家正宗赞 宋 绍昙记  四卷  希叟和尚正宗赞目录  卷第一  菩提达磨大师  六祖大鉴禅师  江西马祖禅师  南岳石头禅师  南泉愿禅师  百丈大智禅师

联系我们

邮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