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首页 » 佛藏 » 论藏 »
唯识三十论颂
2024-02-28丨 来源: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唐 玄奘译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举颂酬答,颂曰:

“1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2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者,由前颂文略标三能变,今广明三变相。且初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 初阿赖耶识,  异熟一切种,

3 不可知执受,  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  相应唯舍受。

4 是无覆无记,  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瀑流,  阿罗汉位舍。”

  已说初能变,第二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5 次第二能变,  是识名末那,  依彼转缘彼,  思量为性相。

6 四烦恼常俱,  谓我痴、我见、  并我慢、我爱,  及余触等俱。

7 有覆无记摄,  随所生所系,

  阿罗汉灭定,  出世道无有。”

  如是已说第二能变,第三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8 次第三能变,  差别有六种,

  了境为性相,  善不善俱非。

9 此心所遍行、  别境、善、烦恼、  随烦恼、不定,  皆三受相应。

10 初遍行触等,  次别境谓欲、  胜解、念、定、慧,  所缘事不同。

11 善谓信、惭、愧、  无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  行舍及不害。

12 烦恼谓贪、嗔、  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谓忿、  恨、覆、恼、嫉、悭、

13 诳、谄与害、憍、  无惭及无愧、

  掉举与惛沈、  不信并懈怠、

14 放逸及失念、  散乱、不正知。  不定谓悔、眠,  寻、伺二各二。”

  已说六识心所相应,云何应知现起分位?颂曰:

“15 依止根本识,  五识随缘现,

  或俱或不俱,  如涛波依水。

16 意识常现起,  除生无想天,  及无心二定,  睡眠与闷绝。”

  已广分别三能变相为自所变二分所依,云何应知依识所变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唯有识耶?颂曰:

“17 是诸识转变,  分别、所分别,  由此彼皆无,  故一切唯识。”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颂曰:

“18 由一切种识,  如是如是变,

  以展转力故,  彼彼分别生。”

  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颂曰:

“19 由诸业习气、  二取习气俱,

  前异熟既尽,  复生余异熟。”

  若唯有识,何故世尊处处经中说有三性?应知三性亦不离识,所以者何?颂曰:

“20 由彼彼遍计,  遍计种种物,

  此遍计所执,  自性无所有。

21 依他起自性,  分别缘所生。  圆成实于彼,  常远离前性。

22 故此与依他,  非异非不异,

  如无常等性,  非不见此彼。”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曰:

“23 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无性,  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

24 初即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  后由远离前,  所执我、法性。

25 此诸法胜义,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识实性。”

  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者,论曰:“如是所成唯识性、相,谁依几位?如何悟入?”谓具大乘二种种性:一、本性种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谓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所成。具此二性方能悟入。何谓五位?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依识性、相能深信解。其相云何?颂曰:

“26 乃至未起识,  求住唯识性,

  于二取随眠,  犹未能伏灭。”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其相云何?

“27 现前立少物,  谓是唯识性,

  以有所得故,  非实住唯识。”

  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在通达位如实通达。其相云何?

“28 若时于所缘,  智都无所得,  尔时住唯识,  离二取相故。”

  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修习位中如实见理,数数修习。其相云何?

“29 无得不思议,  是出世间智,  舍二粗重故,  便证得转依。”

  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其相云何?

“30 此即无漏界,  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  大牟尼名法。”

  唯识三十论颂
上一篇: 唯识二十论 下一篇:取因假设论

佛藏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佛藏佛学推荐

论藏佛学推荐

大乘庄严经论  无著菩萨造 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一    太子右庶子安平男臣李百药奉 敕序  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轮王致正真之道

大丈夫论  提婆罗菩萨造 北凉 道泰译    大丈夫论卷上    提婆罗菩萨造    北凉沙门道泰译  施胜品第一  敬礼等正觉  大悲哀世尊  因彼起正法

中边分别论  天亲菩萨造 陈 真谛译    中边分别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相品第一  恭敬善行子  能造此正论  为我等宣说

联系我们

邮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