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郁地延那
1970-01-01丨 来源:
梵名Ud!d!iya^na 或Od!iya^na, Oddiya^na。位于北印度之古地名,乃怛特罗佛教之起源地。为四圣地之一。于近世,此地引起学界广泛注意,其中,关于其地理位置,有多种异说,代表看法有下列数说:(一)地理学者犹雷(H. Yule)以为郁地延那位于苏瓦特河(Swat)流域之白夏瓦(Peshawal)北方,并据玄奘之记录,进一步推定为兴都库什(Hindu Kush)山脉南方之丘陵地带之大部分。(二)华德尔( L.A. Waddell)继承其说,认为此地系指喀什米尔(Kashmi^ra)西北部之加慈尼( Ghazni),即乌仗那(梵Udya^na )或乌长(梵Urgan )。(三)莱维(S. Le/vi)认为在喀什噶尔(Kashgarh)地方;又以为系哈拉帕拉沙得萨斯特立(Haraprasa^da s/a^stri^ ),即奥立沙(Orissa)地方。(四)巴达恰利亚(Benoytosh Bhattacharyya)则主张在阿萨密(Assam)或孟加拉之说。巴氏提出四项理由以支持其主张:(1)西藏史书之记事:乌仗那国王因陀罗浦谛(梵Indrabhu^ti ),其子莲华生(梵Padmasambhava )曾于加荷尔(Ja^hor)娶寂护(梵S/a^ntiraks!ita )之妹;而加荷尔被推定在东孟加拉之达卡(Dacca)地方,即现今之沙波尔村(Sa^bha^r)。准此,乌仗那应在加荷尔附近。(2)除乌仗那以外,另被认为四圣地之一的迦摩基耶(梵Ka^ma^khya^ )与西利喝达(梵Sirihat!t!a )位置邻近,故乌仗那应亦在不远之处。(3)据云乌仗那国与楞伽普罗(梵Lan%ka^puri )为姊妹国。楞伽普罗为阿摩罗犍多迦(梵Amarakan!t!aka )山脉之一峰,或在阿萨密或中央印度,或锡兰。故楞伽普罗之位置若在阿萨密,则乌仗那亦应在同一国,因而推定乌仗那在阿萨密。(4)据著名的印度、西藏、蒙古之佛教史‘如意宝树史’(藏Dpag bsam ljon% bzan% )之记载,怛特罗成就者之一的螺巴(藏Luipa^ )曾出仕乌仗那国,又据西藏大藏经丹珠尔目录所述,螺巴乃孟加拉人,其著作多以孟加拉语撰写。若乌仗那在孟加拉,则此二记述不约而同。然现代学者支持此说者不多,因其所根据西藏史书之记载,未脱传说之范围,故未得学界承认。(5)图吉(G.Tucci)认为郁地延那即是西北印度苏瓦特溪谷地带之乌仗那或郁地引那(梵Udnva^naka ),此说于诸说之中较为有力。图吉近年在此地进行考古学发掘,发现多数有关怛特罗佛教之遗品。

 图吉之说如能确定,则此地与佛教有极深之渊源,盖 Udnva^naka 在汉文典籍中音译为乌仗那、乌场、乌苌、乌长那、乌填那、乌填曩、越底延、郁地引那,古来为东西交通之要地。虽在纪元前曾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其后又被匈奴侵略,然于西元一千年顷被回教徒灭亡以前,此处佛教文化一直盛行;经典中所记述佛陀之事迹及本生故事,如割肉喂鹰、闻半偈而舍身、降伏恶龙等著名故事,皆发生于此地。

 大唐西域记卷三详录乌仗那国之记载,谓此国之周围有五千余里,山谷相属,川泽连绵,虽有谷稼,然地利不肥。金、铁极丰,多产蒲萄、郁金香等,林树蓊郁,花果茂盛,寒暑和畅,风雨顺序。人性怯懦,俗情谲诡,好学而不切。时人多以禁咒为业。多着白叠,少有余服。语言大致与印度相同,文字、礼仪亦颇类似。崇重佛法,敬信大乘。沿苏婆伐窣堵河之河岸,旧有一千四百伽蓝,多已荒芜。昔有僧徒一万八千,后渐减少。僧徒并学大小乘,而以‘寂定’为业;又善于持诵文句,然未究深义;戒行清净,而特娴禁咒。律仪传训有五部:法密部、化地部、饮光部、说一切有部、大众部。另有十余所天祠,异道杂居。又国中有四、五座坚固小城,其王大多治于瞢揭厘城,该城周围有十六、七里,居民殷盛。

 上述记载中之‘苏婆伐窣堵河’,梵名为S/ubhavastu 或 Subhavastu,即是苏瓦特河,亦即如意宝树史上所谓之‘郁地延那乃怛特罗教最初发生地’。另据八十四成就者传一书所记述,郁地延那系拥有五十万都市之国,分为二王国,一为三婆罗国(梵Sambhala ),由因陀罗浦谛王统治;另一为楞伽普罗国,由加拉因陀罗王(梵Jalendra )统治。加拉因陀罗王之子娶因陀罗浦谛王之妹罗珂修明迦罗(梵Laks!mi^kara^ )为妻。彼女得因陀罗浦谛之印可而成为成就者时,因陀罗浦谛乃让国与子而退位。又据西藏之传说,佛陀曾在郁地延那传授金刚乘(梵Vajraya^na )之教法予因陀罗浦谛。大抵而言,关于郁地延那之传说,皆极具神话色彩,记载此类传说者,有不少西藏典籍。如布顿(藏Bu-ston )所作,开启怛特罗部深义门之宝钥(藏Rgyud- sdeh!i zab-don sgo-h!byed Rin-chengces-pah!i lde-mig )、怛特罗概论(藏 Rgyud-sde spyih!i rnam-par-gshag-pa)、青册(藏Deb-thersn%on-po )等书,惟各书记载略有不同。

 此外,西藏又有一传说,谓因陀罗浦谛王常见僧侣于午前由东往西,午后由西往东,成群飞行空中。王知是佛陀之声闻弟子以神变力往还舍卫城行乞,即请降临传授金刚乘教。此一传说或因 ud!d!i^yana 一词与 ud!d!ayana(飞翔)类似而来。然据近人研究,谓郁地延那国王因陀罗浦谛与秘密集会怛特罗之间并无密切关系;并以为所谓‘怛特罗佛教之乐园、理想国土’之郁地延那,未必真有其地,而系怛特罗佛教徒之空想世界而已。要之,由于该地曾被回教徒侵入,并彻底破坏,故后世怛特罗佛教徒在憧憬昔日佛国郁地延那之余,乃将其理想化,种种传说,或系由是而来。[布顿佛教史、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H. Yule: The book of Ser MarcoPolo.ed.H. Cordier 3rd edn ; L.A. Waddell: Lamaism; B. Bhattacharyya: An Introduction toBuddhist Esoterism; G. Tucci :Tibetan Painted Scrolls vol. I](参阅‘乌仗那国’4175)
上一篇: 郁曾伽 下一篇:钻篱菜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佛教字典佛学推荐

佛学大字典佛学推荐

神宫寺

月霞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记述法服之材质、裁缝及补浣等法。分为制意释名、立体拔俗、胜德经远、法色光俗、裁制应法、方量幢相、单复有据、缝制裁成、补浣诚教、加法行护等十篇。 本书论法服之材质,于绢、布二种中,以布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规矩。盖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杀生,若以蚕丝作法服,则有违拔济之心,故属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应法记一卷。[道宣律师感通录]

联系我们

邮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