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大乘起信论
1970-01-01丨 来源:
全一卷。又称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梵As/vaghos!a )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阐明如来藏缘起之旨,及菩萨、凡夫等发心修行之相,系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归结大乘佛教之中心思想,为佛教思想之重要入门书。

 全书共分五篇,第一因缘分,举出八分以叙述造立本论之因缘,是为‘序分’;第二立义分、第三解释分、第四修行信心分,此三分为本论之‘正宗分’。立义与解释二分阐明‘一心’、‘二门’、‘三大’之理论,修行信心分则说明‘四信’、‘五行’之实践法门。所谓‘一心’,即指绝对之一心,此一心即为众生心,亦为如来藏(真如)心;盖世界万有皆为真如之显现,一切众生本来亦常住于涅槃之中。所谓‘二门’,即指‘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真如门即为绝对之真如,即阐说众生心性之‘本体’不生不灭,远离言说之相,毕竟平等而常恒不变。又包含‘依言’、‘离言’二种。于生灭门中则揭示众生心性之‘现象’即为真如缘起。生灭门又分流转门、还灭门二种,流转门中揭出‘阿赖耶识’一词,说明此识乃‘生灭’与‘不生不灭’所和合的非一非异之识,并由此所谓真妄和合之阿赖耶识生起三细(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六粗(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五意(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六染(根本业不相应染、能见心不相应染、现色不相应染、分别智相应染、不断相应染、执相应染)而流转于迷界;还灭门则系自迷界之中,依十信、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等阶次之修行,而还至涅槃真如界。所谓‘三大’,即指体、相、用三者。所谓‘四信’,指虔信真如与佛、法、僧三宝。所

谓‘五行’,指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第五劝修利益分,举示受持本论者可得广大利益,是为本论之‘流通分’。

 自‘历代三宝纪’以降,诸经录大多以本论为‘马鸣造,真谛译’,而广为各宗派所习用,然隋代之众经目录卷五(大五五·一四二上)则谓:‘大乘起信论一卷,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而将本论置于‘疑惑部’。惠均之四论玄义卷十、卷十二则谓本论系地论宗之论师所伪造,盖本论所谓之‘如来藏心能生起一切生灭诸法’之说,与诸地论师之宗说,实乃两相契符。开元释教录卷八亦表存疑之看法。此外,又因本论之梵本,今已不存,而西藏藏经中亦未收录本论,遂增加‘伪作’之可能性。然持‘平反’之立场者亦蔚然纷起,迄今不绝,遂成为历来学界争辩的悬案之一。归纳纷纭之众说,本论来源有三:(一)龙树以前之马鸣所作,(二)龙树之后某一同名异人之马鸣所作,(三)国人所伪作。以上诸说,迄无定论,而于现代佛学研究中,由日本学者望月信亨再度引发一场笔墨波浪,望月信亨从考证入手,著「大乘起信论之研究’一书,否认本论为马鸣所造。我国梁启超继之发难,并进一步否认本论为印度之撰述,其后欧阳渐、吕澄、王恩洋等亦相继批判本论之真实性。与之针锋相对而为本论辩护者,则有太虚、章太炎、唐大圆、印顺等人。此外,欧洲著名佛教学者戴密薇(P. Demieville)著有‘大乘起信论研究’之论文,广搜博证,肯定本论确系马鸣之著作,为辩护者增加一大力量,惜其论文未译成中文,而罕为国人所知。此正反两方之说,虽可谓旗鼓相当,然对本论之价值则同表一致,皆视之为严密精湛的大乘佛教思想之伟大著作。

 本论为历来各宗所依用重要经论之一,大乘佛教之主要宗派如华严、天台、禅、净土、密宗等皆深受其影响,隋代之昙延、慧远曾撰书以宏阐本论之旨,道绰于其‘安乐集’中屡屡引用本论,三论宗之吉藏、天台宗之智顗亦对本论推崇备至;唐代时,元晓、法藏、澄观、宗密等华严家争相为本论作注疏;至湛然作‘金錍论’,本论渐成为天台家造章疏时所必依用之经论;此外,宋代延寿之宗镜录、四明知礼之十不二门指要钞、教行录等亦每每依准本论之旨意。密宗所奉为重要论书之‘释摩诃衍论’,相传即龙树菩萨为阐释本论而作者。

 本论除真谛译本外,另有唐朝于阗沙门实叉难陀重译之二卷本,两种译本大同小异,然以真谛译本流行较广,且历代之注疏皆采用真谛本,新译本仅有明代智旭一人为之作注(起信论裂网疏)。除汉译本外,本论亦有两种英译本,一为一九○○年在美国刊行之 Asvaghosas/ discourse on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Maha^ya^na ,系日本铃木大拙所译;另一为一九○七年于上海发行之 Theawakening of faith。

 本论注疏之繁富不胜枚举,较著名者有隋代慧远之起信论义疏、新罗元晓之起信论疏、唐代法藏之起信论义记,三书合称为‘起信论三疏’,其中又以法藏之义记为最重要。上记之外,另有起信论疏(真谛)、一心二门大意(智恺)、起信论疏(智俨)、起信论同异略集(新罗见登)、起信论疏注(宗密)、起信论笔削记(子璇)、起信论纂注(真界)、起信论直解(德清)、起信论续疏(通润)等,亦为历来学者所重。[大唐内典录卷五、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六、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古今译经图纪卷四、三论玄疏文义要卷二、续高僧传卷四玄奘传、大乘起信论考证(梁启超)、大乘起信论真伪辩(建康书局)、大乘起信论讲记(印顺)、大乘起信论与楞严经考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三十五册)、大乘起信论开题(今津洪岳,佛教大系)]
上一篇: 大乘起信论别记 下一篇:大乘涅槃经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佛教字典佛学推荐

佛学大字典佛学推荐

神宫寺

月霞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记述法服之材质、裁缝及补浣等法。分为制意释名、立体拔俗、胜德经远、法色光俗、裁制应法、方量幢相、单复有据、缝制裁成、补浣诚教、加法行护等十篇。 本书论法服之材质,于绢、布二种中,以布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规矩。盖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杀生,若以蚕丝作法服,则有违拔济之心,故属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应法记一卷。[道宣律师感通录]

联系我们

邮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