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开元寺
1970-01-01丨 来源: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敕令各郡建立开元寺,作为官方之寺院,主要负责国家之祝典法仪;亦有从已有之寺院转用为地方官祈求国运仪式之场所。此种仪式不仅将佛教之恩惠赐予国民,更有夸示中央政府权威之意图。

 关于玄宗敕命全国建立开元寺之因缘,今已不可考,惟据‘西安府城内元大开元寺兴教碑’之碑文所载,知开元二十八年(疑为二十六年之讹),玄宗曾与胜光法师于延庆殿对论‘佛恩’问题,论后玄宗乃誓为佛弟子,遂于天下之州府各置开元寺一所。然今已无文献可考察当年全国各州府是否皆奉敕造寺,仅于旧唐书卷九有‘天宝三年(744)四月,敕两京及天下诸州铸金铜天尊及佛像各一尊,置之开元寺’之记载。然于现今所存各种佛教史文献,如唐代鉴真和尚(曾赴日本,后成为日本律宗之祖)之东征传,与来华留学之日僧圆载、圆仁、圆珍等人之旅行记中,则载有较具体之资料,如诸州开元寺之名称,及部分有关之记事。另据大明一统志所列举,当时留存者,有直隶真定府冀州开元寺、元氏县开元寺、永平府开元寺、顺德府开元寺、陕西西安府咸宁县开元寺、福建泉州府温陵开元寺、福州府闽县开元寺、山东登州府开元寺、河南归德府开元寺、宁陵县开元寺、虞城县开元寺、南阳府舞阳开元寺等十二处,已非往日盛况。

 各地开元寺于唐宋时代,高僧辈出,如苏州开元寺之元浩、辨秀,齐州开元寺之义楚,洪州开元寺之道一、栖隐,鄂州开元寺之玄晏等。其中以洪州开元寺之道一尤为著称,自大历四年(769)驻锡该寺,阐弘南岳怀让之禅法,而成当代禅道之重镇,世人尊称为‘马大师’。诸州之开元寺历来兴衰不一,虽经元明之重修,现存者不多。[佛祖统纪卷三十四、释氏稽古略卷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六十一、第一○四、第一一七、第二○○、第二七八、第三九五、第四五七、第五○七]

 (一)位于江苏吴县西南。为三国时代孙权之乳母陈氏所建。初称重元寺、通元寺。至唐代,改称开元寺。晋代时,自海中漂来石佛二尊及佛钵一只,今珍藏寺中。历代以来,本寺先后有禅宗六祖慧能之法嗣印宗、荆溪湛然、长庆慧棱、黄龙楚南、清凉澄观、慈云遵式等宗门大德栖止之。[开元寺志、大明一统志卷八]

 (二)位于福建晋江。建于武后垂拱二年(686),初名莲华寺,后改兴教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敕改称开元寺。历五代至宋,创支院百余所,元代赐名‘开元万岁禅院’。至正年间(1341~1398)遭祝融之灾,明代洪武、永乐两朝渐次重建,明末郑芝龙又重修大雄宝殿、拜圣亭、山门外紫云屏殿等,为一包括东西两翼之建筑群。其中以东塔(镇国塔)、西塔(仁寿塔)驰名远近,为我国闻名世界富有历史性之建筑。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初为木塔,南宋改为砖塔,今之石塔乃南宋绍兴二年(1132)至淳祐十年(1250)所重建,高四十八公尺余。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初为木塔,北宋改为砖塔,今之石塔为绍定元年

(1228)至嘉熙元年(1237)所重建,高四十四公尺余,二塔均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之石构建筑,上刻佛像,十分精美。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为明代遗构,殿上之斗栱有飞天乐使二十四尊,雕刻精致。[福建通志卷二六四、大清一统志卷三二八]

 (三)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县之东。又称上蓝院。即唐代马祖道一弘扬禅风之著名道场。道一得南岳怀让之心法后,先后驻锡建阳、南康、抚州、虔州等地之道场,建阳在今福建省,其余皆在江西省。自大历四年(769)开始,道一居止于本寺,继续其接化生涯,当代另一禅门龙象石头希迁则大多弘法于湖南一带,世人每将‘江西马祖道一’与‘湖南石头希迁’并比为禅界双璧。由是,本寺亦成为当时禅徒辐凑之名刹。本寺于宋代时改称能仁寺,明代改称永宁寺,至清代,又更名为祐清寺(或佑清寺)。[大明一统志卷四十九、大清一统志卷二三九、江西通志卷一一一]

 (四)位于陕西西安东大街西首。建于唐玄宗开元年中。玄宗于开元二十六

年(738)敕令全国各大都市广建开元寺,其中以本寺之规模最大,唯历代失修,寺容残破,已非旧观。

 (五)位于河南商丘县城南。建于唐代。宋代更名宝融寺,又称兴隆寺。寺内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之‘八关斋会报德记’石幢。

 (六)位于河南虞城县旧县城北。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后徙地改建于今县治之西南隅。

 (七)位于广东潮州。乃东南一大丛林。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以后称开元镇国禅寺。建筑古雅,香火极盛。

 (八)位于山西大同。(参阅‘善化寺’4875)

 (九)位于台湾台南。为著名的佛教古刹。原系明末延平郡王郑成功嗣子郑经为奉养其母董氏所建之‘北园别馆’,创建于明永历年间(1647~1661)。康熙二十八年(1689),巡道王效宗、总镇王化行等捐俸改建为寺,时称海会寺。此后,历经乾隆年间之重修、扩建,迭改寺名为榴环寺、榴禅寺、海靖寺,终定名为开元寺,以迄于今。

 寺内有郑经所凿之郑经井一口,及凿井时所掘出之海螺化石,及七弦竹一株,据云此竹为明永历三十四年移自河南卧龙岗,为董氏亲自种植者。寺中并珍藏有郑成功亲笔文件及其所用之餐器。此外,尚有台湾最早铸造之铜钟一口,及后园之圆光三塔。塔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为寺僧藏骨之所,今已成为该寺之标帜。

 本寺开山住持为志中法师。后代住持之较著名者,有同治、光绪年间之荣芳、传芳、玄精诸禅师。荣芳曾赴福建鼓山受戒,并赴少林寺习禅及武技,且精书画,颇为当时台省人士所推崇。传芳亦曾赴福州等地求法受戒,返台后传戒弘法,度众甚多;至今约有末寺八十余座,通称为传芳和尚派下。玄精出家前,原擅道教方术,故任开元寺住持后,时显灵异。台湾光复后,继任住持有证光、印明、眼净等人。证光、眼净二人先后兴办延

平佛学院及开元佛学院,造就不少僧材。现任(1988)住持为悟慈法师,创办有开元幼稚园、开元育幼院、慈爱医院,及慧光图书室、开元禅学院等。
上一篇: 开帐 下一篇:开士入浴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佛教字典佛学推荐

佛学大字典佛学推荐

神宫寺

月霞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记述法服之材质、裁缝及补浣等法。分为制意释名、立体拔俗、胜德经远、法色光俗、裁制应法、方量幢相、单复有据、缝制裁成、补浣诚教、加法行护等十篇。 本书论法服之材质,于绢、布二种中,以布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规矩。盖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杀生,若以蚕丝作法服,则有违拔济之心,故属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应法记一卷。[道宣律师感通录]

联系我们

邮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