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庙产兴学
1970-01-01丨 来源:
指清末民初以来,主张利用全国庙产以开办学校之风潮。由于部分知识份子及政府官员对佛教缺乏了解,以及土豪、劣绅等野心份子觊觎庙产,乃藉兴学之名,行并吞寺庙之实,遂造成寺产被毁损强占、僧尼被勒令还俗等迫害佛教之不良后果。

 所谓庙产,即指寺庙之一切财产,如寺田、寺屋及附属之法物等。早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时,即有因教育经费无著,而主张将寺庙祠堂改为学校者,湖广总督张之洞所作‘劝学篇’奏折,即力主改寺庙为学堂,并且使用全国庙产作为兴学经费。其文奏上后,德宗批准,遂于百日维新期间即施行庙产兴学,开风气之先。维新失败后,慈禧太后虽下令禁行庙产兴学,然寺院所受之威胁未除,各省土豪劣绅相率藉兴学之名兼并寺田,地方之军队、警察及各机关团体占据寺院之事件层出不穷。

 由于当时佛教领导阶层之素质低落,致使佛教在社会上之地位一落千丈,无法维护佛教权益。然佛教与历史文化自有其悠久关系,于是引起名流、学者之重视,如章太炎于光绪三十一年发表‘告佛子书’,一方面唤醒僧众认清时代,须自办学校迎头赶上,一方面忠告士人不应对佛教行此荒谬之举动,更应予以发扬。同时,日本净土真宗相继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设本愿寺,日僧水野梅晓乘机引诱杭州三十多所寺庙投向真宗,凡遇占据庙产事件即求日本领事出面保护,遂引起中日外交交涉。结果日本真宗取消对我国寺院之保护,由清政府下令保护佛教。各县市成立僧教育会,俾藉自动兴学以自保寺产。

 民国元年(1912),袁世凯颁布‘管理寺庙条例’三十一条,意欲全国佛教寺产,尽纳入公益事业。同年,寄禅(敬安)、道兴等在上海留云寺发起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共拟保护庙产之对策。民国十年修改条例为二十四条,惟旨意大致相同。民国十六年冯玉祥以打倒迷信为由,在河南境内没收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同时驱逐僧尼三十万众,勒令还俗。江浙、两湖等地相继效尤。民国十七年北伐成功后,内政部长薛笃弼建议改僧寺为学校。次年,即颁布‘寺庙管理条令’二十一条,旋因太虚、圆瑛、谛闲、王一亭等人集会反对而废止,另公布‘监督寺庙条令’十三条;然并未遏止掠夺庙产之风潮,各省仍假借该条令,积极进行没收寺产政策。

 中华佛教总会为因应时势,于民国十八年更名、改组,成立中华佛教会,推举太虚为理事长。民国十九年底,中央大学教授郃爽秋再度提出其于十七年所倡议之庙产兴学方案,主张‘打倒僧阀、解散僧众、划拨庙产、振兴教育’,全国佛教徒乃继十八年、十九年二次代表大会后,召开第三次会议于上海,由太虚撰‘上国民会议代表诸公意见书’后,始平息该案。并由国民政府公布维护寺产训令,庙产兴学风潮乃告一段落。

 变法维新产生庙产兴学,带给佛教无限困扰,亦带给佛教僧徒自觉自救之机。各省县纷纷成立僧教育会,以佛教寺产兴办佛教教育,各地佛教领导人物亦深知非兴办学堂不足以保护寺产。水野梅晓在长沙设办僧学堂,文希在扬州天宁寺设普通学堂,浙江之寄禅、松风、华山及北平之觉先等皆设立学堂,成为一时兴办僧学之领导人物,惟初时所设多系国民小学及僧徒小学,如普陀僧众小学至民国二十年始改制成普陀佛学院。

 由于各省兴办佛学院率以保护寺产为目的,并无意兴办教育,故缺乏组织健全、办理完善者,其中仅江苏省僧教育会组织较健全,办学颇有成绩。文希于光绪三十二年在天宁寺所创立之普通学堂,为近代第一所僧学堂,招收青年僧众如仁山、智光等二十余人,除佛学课程外,并教授英、日文,经费由镇江、扬州各寺负担,惟诸山长老囿于保护寺产之本意及顽固守旧之观念,致文希遭排挤而难以为继。此外,杨仁山于光绪三十三年在金陵刻经处以自费成立祇洹精舍,招集僧俗青年梅光羲、欧阳竟无、邱虚明、仁山、太虚、智光、观同等十余人,教授佛学、汉学,并授以英文,作为进修梵、巴文之基础。复次,两江总督端方在普通学堂停办后,令江苏省僧教育会继于宣统元年(1909)在南京开办僧师范学校,入学者之程度较以往提高,聘月霞、谛闲等主其事,入学之僧青年有仁山、太虚、观同、智光等。上记三所学校开办时间虽不长,然所培育之人才,多成为日后中兴佛教之领导人物。[海潮音十五周年纪念号、太虚大师年谱、上海县续志、中国佛教近代史(东初)]
上一篇: 广果天 下一篇: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佛教字典佛学推荐

佛学大字典佛学推荐

神宫寺

月霞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记述法服之材质、裁缝及补浣等法。分为制意释名、立体拔俗、胜德经远、法色光俗、裁制应法、方量幢相、单复有据、缝制裁成、补浣诚教、加法行护等十篇。 本书论法服之材质,于绢、布二种中,以布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规矩。盖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杀生,若以蚕丝作法服,则有违拔济之心,故属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应法记一卷。[道宣律师感通录]

联系我们

邮箱:hengxiuju@163.com
微信:hengxiu1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