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大藏经目录
1970-01-01丨 来源:
即历来各种汉文大藏经之书目。又称众经目录、一切经目录、藏经目录、经录。在我国,经典之翻译自后汉至元代,凡千余年间,所出之经律论等多达数千卷。初时译出之部数较少,且散于各处译出,故尚无一定之目录,前秦以后逐渐搜集编成,其后又次第增补,遂有数十种之多。历代三宝纪卷十五列举出二十四家录,然此等诸录至隋代皆已佚失,其中东晋道安所编综理众经目录(又称释道安录),出三藏记集收载其要目。历代三宝纪卷十五除二十四家录外,另举出六家之经录,然此六家经录中,仅存出三藏记集及大隋众经目录。此外,梁高僧传卷七举出刘宋昙宗之经目,广弘明集卷三举出梁代阮孝绪之佛法录三卷等,然此等经录均已佚失。

 由撰述目的之不同,经录内容亦有各种特色,有将各时代之译经依朝代先后记录者(代录之目录),有以大小乘、经律论、单译、重译之分类为主者(标准入藏录、分类整理之目录),有将特定寺院所收经藏之现存经予以目录化者(现藏入藏目录),复有将上述各类加以组合,或全体总合者(总合之目录)。现存之主要经录如下:(一) 出三藏记集,十五卷,梁代僧祐撰辑。本录分十七篇,其中撰出经律论录、安公古异经录、安公失译经录、安公凉土异经录、安公关中异经录、续撰失译杂经录、抄经录、安公疑经录、疑经伪撰杂录、安公注经及杂经志录等十篇,计列二二一一部,四二五一卷。本录为现存最古之经录,可信度颇高,系继东晋道安录之后所撰者,故凡有关后汉、三国、西晋、东晋时代之译经,皆以本录为首要之参照经录。(二)众经目录,七卷,又称法经录,隋开皇十四年(594)法经等奉诏撰辑。收二二五七部,五三一○卷。本录不分经典之存缺,而将当时已翻译及记载于各经录之所有经典,全数目录化,即所谓标准入藏录。所载有关北朝之译经资料,为出三藏记集所欠缺者。(三)历代三宝纪,十五卷,隋开皇十七年费长房奉诏撰辑。入藏录收一○七六部,三二九二卷。本录关于北朝及隋代之译经,有其资料价值,然对古代之译经而言,则多混乱。(四)众经目录,五卷,又称隋仁寿年内典录、仁寿录,仁寿二年(602)彦琮等奉诏撰辑。收二一○九部,五○五八卷。本录系依法经录分类整理之方法为基准,搜罗隋代现存之经典所成,并附载缺本目录,为现藏入藏录中之较优者。(五)大唐内典录,十卷,唐麟德元年(664)道宣撰。入藏录收八○○部,三三六一卷。本录之入藏录为唐代之现藏入藏录,承仁寿录之形式,系根据长安西明寺之大藏经而作成。又本录在‘代录’与‘分类整理目录’两种性质之间,缺乏统筹连贯之处理,故尚非统一之总合目录。(六)续大唐内典录,一卷,唐麟德元年道宣撰辑。本录仅记载后汉之译经部分。(七)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录,五卷,又称众经目录、静泰录,唐麟德年中(664~665)静泰奉诏撰辑。收二二一九部,六九九四卷。本录为唐代之现藏入藏录,沿用仁寿录之形式,系根据洛阳大敬爱寺之大藏经而作成。(八)古今译经图纪,四卷,唐代靖迈撰辑。内无入藏录,而于‘译人别’中,列出二○二○余部,六一八○余卷。本录之‘古代译经’部分颇受历代三宝纪之混乱所影响。(九)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十五卷,武周天册万岁元年(695)明佺等奉诏撰辑。入藏录收八六○部,三九二九卷。本录不含代录,系由刊定入藏录(标准入藏录)与现定入藏录(现藏入藏录)所成之分类整理目录。以其广泛采用历代三宝纪之记载,故资料价值不高。(十)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唐开元十八年(730)智升撰辑。本录追补古今译经图纪以后译出之经典一六○余部,六四○余卷。(十一)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唐开元十八年智升撰辑。入藏录收一○七六部,五○四八卷。本录总合统一古来所有之目录,代录与分类整理目录之间有严密之连贯性,其分类整理目录包含标准入藏录与现藏入藏录。大体而言,本录目录完备,记载正确,分类合宜,为历来大部分藏经所沿用,并首将中国之撰述正式入藏。又昔时常以‘一切经五千余卷’作为大藏经之代称,亦由本录而来。(十二)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唐开元十八年智升撰辑。收一○七六部,五○四八卷。本录乃将开元释教录入藏录别出而成者。(十三)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唐贞元十年(794)圆照撰辑。入藏录续补开元释教录之遗漏者,及其后新译之经论、古今制令碑表记等三四三卷。(十四)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三十卷,唐贞元十六年圆照奉诏撰辑。入藏录收一二五八部,五三九○卷。本录除追加开元录以后七十年间之译经外,其余皆承袭开元录之记载。(十五)大唐保大乙巳岁续贞元释教录,一卷,南唐保大三年(945)恒安撰辑。本录追补开元、贞元二录之遗漏及其后新译等一三七部,三四三卷。(十六)大中祥符法宝录,二十二卷,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杨亿等奉诏撰辑。本录收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至大中祥符四年等二十九年间之新译经典二○○部,三八四卷。(十七)天圣释教录,三册,北宋天圣五年(1027)惟净等撰辑,收六一九七卷。(十八)景祐新修法宝录,二十一卷,北宋景祐三年(1036)吕夷简等奉诏撰辑。本录追加由大中祥符四年至景祐四年等二十七年间所译之经典十九部,一五○卷。(十九)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即元版弘法藏之目录),十卷,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庆吉祥等奉诏撰辑。收一六四四部。本录对照汉译及西藏译经典,此一特点为历来各种经录中所无者。本录为宋代以后所撰经录中之重要者。

 上记十九种经录中,前十五种分别为大正藏第四十九及五十五册所收。其次三种,‘宋藏遗珍’中收之,均为残本。最后之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亦收于大正藏‘法宝总目录’第二卷。又宋代以后开版之各种大藏经颇多,均附有目录,此等目录皆属现藏入藏录。[历代三宝纪卷七、卷九、法苑珠林卷一○○、开元释教录卷十、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一、卷三、卷四、卷六、隋书经籍志第三十、唐书艺文志第四十九]
上一篇: 大藏经索引 下一篇:大藏经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