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五台山
1970-01-01丨 来源:
(一)位于我国山西五台县东北,与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合称为我国佛教之四大灵山。以东、西、南、北、中五峰耸立,山顶无林木,垒土如台,故称五台山。又以五峦巍然,拔乎群山,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别号清凉山。为古来文殊菩萨示现之道场,广受海内之信仰。华严经菩萨住处品及宝藏陀罗尼经谓文殊

菩萨住处为五顶,名清凉山。此为文殊信仰之由来。五台为:东台望海峰,又称无恤台、常山顶。西台挂月峰,又称瞢□山,上有泉群山。南台锦绣峰,又称系舟山。北台协斗峰,又称夏屋山、覆宿埵。中台即翠岩峰。自北魏文帝游中台,创建大孚图灵鹫寺后即佛寺林立。极盛时,五峰内外佛刹多达三百余寺,迄今约存一百余寺。其中以大佛光寺与显通寺之无梁殿、铜殿著称于世。罗侯寺、清凉寺、金阁寺、北山寺、望海寺、大文殊寺亦颇为著名。与此山有关系之名僧很多,如:不空建金阁寺、玉华寺等,成为密教中心。法照建竹林寺,修习念佛三昧;日僧圆仁承其教法,传至比睿山,是为引声念佛之始。澄观曾于大华严寺着华严经疏。日本之入唐僧、入宋僧至此参访者颇多。又如高丽之慈藏、罽宾之佛陀波利等皆曾登山参访。



 元代成宗皇太后尝建大万圣佑国寺,并重修五台诸寺。八思巴亦曾驻此。明万历年间,重修大塔院寺,建护国释迦文佛舍利塔,塔台上筑有球形之塔身,上安十三级之相轮,塔高二

十七丈,周围二十五丈,为西藏式喇嘛塔,是山中最为壮观之地。清康熙以后,历代皇帝行幸不绝,捐资营修,满蒙之佛教徒亦常至此巡塔,活佛亦屡次巡驻。今住僧中分为青衣、黄衣两派。青衣僧住大显通寺、大塔院、金阁、灵境等十刹。黄衣僧为喇嘛僧,住菩萨顶、金刚窟、罗侯等十大刹。自古以来蒙古王公每岁朝山,布施甚厚。[续高僧传卷七、卷二十五、代宗朝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二、佛祖统纪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五、清凉山志、元史本纪第十、第十八、第二十二、康熙东华录卷三十二、卷六十一、乾隆东华录卷二十四、卷三十一、嘉庆东华录卷二十八、卷三十、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第三十一至第三十四、职方典第二九四]

 (二)位于韩国江原道平昌郡。与金刚山并称韩国二大名山。上有满月、麒麟、长岭、象王、智炉五峰,峰上平坦处均建有寺庵,其中,上院寺藏有全国最古老之朝鲜钟。山之入口为月精寺,乃新罗慈藏律师入唐时,登五台山,亲谒文殊菩萨,归国后,迎纳佛骨而建之寺塔,今为韩国三十一本山之一,寺庭九层塔与上院寺之梵钟共为新罗美术之精粹。
上一篇: 五盖 下一篇:五彩幡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