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中佛网
禅宗艺术
1970-01-01丨 来源:
佛教东传,对中国及日本之文化、思想、艺术等各方面影响至钜,其中尤以禅宗对两国在艺术上之影响最具特色。

 (一)中国: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之思想,为中国画坛开启一种笔节形具、气韵有致的禅画之风。东汉至六朝之五百年间,有张僧繇、顾恺之、陆探微、宗少文等,为‘墨戏’、‘画禅’之先河。禅画正式始于唐代,有南北二宗之别。北宗以李思训父子为首,笔法工整,色彩浓烈,庄严而典丽。南宗则尊诗佛王维为始祖,王维首创泼墨山水,以渲染画法一变历来之钩研画法,蔚为时风,其传人有张璪、王墨等。世评此二宗之别为:‘李派朴细,无士气;王派虚和萧散。’

 迨至宋代,禅画更臻于心物合一之空灵境界,画风超然象外,大胆运用空白,呈现空灵清净之悟境。此期以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米芾父子等为代表,皆承南宗之风。另有范宽、江参、郭忠恕等亦为南宗健将。其中以米芾父子独创之‘无根树’、‘蒙鸿云’等画法最为特出。另有马远,自树‘一角’画法,对日本艺术影响匪浅。北宗于此时则逐渐式微。



 入元后之禅画以萧疏简放为时尚,不但绘画领域及绘画技巧更为充实,且亦建立系统性之绘画理论。至明清之际,佛教衰微,画坛兴起拟古之风,唯缺创新,但于理论之探讨,却更深湛广泛。此期以清初之石涛和尚为代表。晚近禅宗不振,故画坛亦趋于冷落。

 (二)日本:大抵而言,日本受禅宗之影响较中国更为广泛,举如绘画、俳句、园艺、茶道、建筑、能剧、剑道、箭艺等无不披靡。禅宗文化于镰仓中期(中国宋元之际)随着中国艺术品传入日本,并与日本之武家思想融合,普为大众所接受。镰仓末期至室町初期之室町美术以鉴赏及模写画为主流。

 禅宗美术早期以祖师肖像、宗教人物画及顶相画(禅高僧画像)为主。镰仓以后,逐渐盛行一种将所体悟之禅机,形绘于画面,将禅之精神予以造形化之‘禅机画’,并从禅宗之自然观及生活中,逐渐演释成一种新的山水画,即用简素之墨色与线条,及‘空白’之技巧运用,寓禅之意境于简单朴素之画面中。又因受南宋画家马远‘一角’画法之影响,而形成一股参差不齐、不拘形式之绘画特征,日后亦成为日本禅宗艺术之主流。然若从如拙、明兆、周文、雪舟等名家绘画系统之发展历程观之,可了解此时已由模仿中国绘画时代演至独树日本禅画画风之时代。

 此外,日本于茶道中,将禅之精神融入,成为一种无斧凿痕迹的自然生活之道。于传统能剧艺术中,简洁之对白,单纯之舞台和布景,亦无不暗含禅之哲理。于著名的俳句文学中,更有深远之影响,此可以十七世纪伟大诗人芭蕉之作品为代表。于庭园艺术,由于将禅理融入传统山水庭园之组合规则中,而将庭园艺术带入顶峰,室町时代所造之龙安寺之石园可说最具代表性。其他如剑道、建筑、箭艺等亦然,凡是受禅启示之艺术,莫不皆以其本身之艺术特性,对世界当下直观,作生动而又活泼之表现。
上一篇: 禅定力不可思议 下一篇:禅宗

佛教字典最新文章

佛经 佛咒 杂藏 续藏经 乾隆藏 续藏 论藏 律藏 嘉兴藏 藏外 经藏 普贤行愿品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 雨宝陀罗尼经 僧伽吒经 佛说善生经 佛说观无量寿经 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藏 地藏经 药师经 四十二章经 华严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阿弥陀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伽经 楞严经 金刚经 圆觉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其他 六字大明咒 日光菩萨咒 爱染明王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大势至菩萨心咒 小供养咒 报父母恩咒 施饿鬼食咒 楞严咒 阿閦佛心咒 不空罥索神咒 准提咒 十小咒 长寿佛心咒 白度母心咒 地藏菩萨心咒 如意满愿轮咒 宝箧印陀罗尼咒 往生咒 雨宝咒 甘露手咒 摩利支天咒 仁王护国咒 加持念珠咒 金刚萨埵心咒 阿弥陀佛心咒 莲花生大士心咒 药师咒 静心咒 般若心咒 月光菩萨咒 绿度母心咒 加持四小咒 军吒利菩萨咒 尊胜佛母心咒 般若波罗蜜多咒 财神咒 灭定业咒 文殊智慧咒 消灾吉祥咒 清心普善咒 虚空藏菩萨咒 文殊菩萨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大悲咒 净水咒
味之素是非赢利性的中佛文化传媒机构
;Copyright © 2016.味之素中佛网 微信号:hengxiu1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上传,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